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

ID:27689867

大小:62.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_第1页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_第2页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_第3页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循证研究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中药房610072【摘要】:痛风是我国高发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生化基础为高尿酸血症,主要由嘌呤代谢异常引发。当前,痛风临床治疗以丙药为主,但是丙药促排酸药物及抑制尿酸牛.成药物对副反应较多,故在临床用药中限制较多。中药材为天然药物,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长期用药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痛风治疗的新选择。木文查阅了近年来中药治疗的痛风方剂等相关文献,对于中药单方、复方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中药治疗痛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中药沿疗痛风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启不。【关键词】:痛风;中药;高尿酸血症;肾

2、损害嘌呤是人体合成尿酸的原料,当人体内血液内嘌呤升高时,将导致尿酸牛.成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体内处于高尿酸饱和状态,较容易析出尿酸盐类物质,沉积在软组织、关节、肾脏内等造成实质性损害,患者较为痛苦,需及时行排酸、抑制尿酸合成药物治疗。当前,痛风常用药物有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别嘌呤醇等,但是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1.会进一步加重肾损害,故使用范围存在较大限制。近年来,中医药在痛风治疗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其疗效可靠性较高,且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故成为痛风治疗的重要方法。1单方中药治疗当前,单方中药在痛风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主要选择抗炎

3、镇痛药物,针对痛风临床症状行“清热”、“排浊”、“逐瘀”治疗,单方中药治疗效果较好。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可将痛风治疗的单方中药分为降低血尿酸(促进尿酸排出)、抗炎镇痛、抑制免疫反应三类,具体如下[1]。1.1降低尿酸类单方中药单方降血尿酸作用主要通过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出而实现,主要药材包括土茯苓、薏苡仁、晚蚕沙、伸筋草等中药。这类中药均具有改善肾功能及利尿作用,通过尿量增加冲刷、排泄出尿酸盐结晶,直接降低血尿酸发挥抗高尿酸血症作用,对患者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具有较好的作用。1.2抗炎镇痛类单方这类药物中使用较多为金刚藤,多用于痛风急性期,抗炎镇痛效果较快II高效,现代药

4、理学研究以证实其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缓解作用。金刚藤治疗痛风作用机制为:金刚藤醇类物质可以炎性细胞受体结合,抑制白细胞介素、5—羟色胺等炎性物质分泌,控制炎性反应,减少炎性物质刺激性疼痛;冋吋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渗出液吸收排出,改善关节局部水肿、胀痛等症状。2中药复方制剂中医药对于痛风研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而“痛风”一词也多见于各类中医文献中,各类经方较多。清热利湿、活血散结类方剂以四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为主;滋肝补肾、清热散瘀方以六味地黄汤加减为主;清热散瘀、通络止痛类方剂以枝藤汤加减为主;涤痰化浊、散瘀泄热类方剂。各类经方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文献研究显

5、示,四妙散、桂枝芍药知母汤、枝藤汤在痛风治疗中药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药理学研究发现,这三类方剂水煎汤剂中提取物可以抑制5—羟色胺等炎性物质分泌,并抑制其与受体结果,阻碍炎性反应发生,抗炎镇痛活性较高;四妙散、枝藤汤等治疗痛风奋效率可达到79%以上,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可提升有效率至92%以上,可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2】。中药药理学研究受限于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而随着我国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中药抗炎免疫研究也逐渐深入。中医治疗痛风要求辩证施治,多数患者为痰瘀痹阻型,文献报道显示该类患者采用虎杖、穿山龙、红花、蜈蚣、地鳖虫、乌梢蛇、牛膝、萆蘇、半夏、等组成经验方,对

6、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较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RT—PCR荧光定量分析法)发现,虎杖、穿山龙、红花等药物提取物在具冇较好的抑制免疫反应效果,虎杖和穿山龙提取物均可以抑制ICAM—1和NF—kBp65等免疫复合物异常表达,冋吋对痛风产生的免疫复合物一一神经纤毛蛋白具有抑制合成、分泌作用,因而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发挥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3】。3不良反应分析痛风治疗方剂及中药制剂药材多为植物药,对人体的刺激性较小,毒副反应相对较少,主要分为高热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四类,具体如下:3.1高热反应高热反应是痛风中药治疗中相对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多无药物不良反应

7、史,iL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提示老年人为高热反疲高发人群。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烦躁,部分患儿伴有紫绀,停药后经镇静、降温等对症治疗好转。3.2胃肠道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在痛风中药治疗不良反应中占比较高,多为轻微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初期,多数患者随用药吋间延长,胃肠道症状可自行消失,无需对症治疗。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暂吋停药或更改药方治疗,多不影响疗程。3.3过敏反应痛风中药治疗引发的过敏反应以皮疹、光疹、皮肤瘙痒为主,部分患者可自行消失,或使用抗组胺药物改善过敏情况。此外,有文献报道痛风中药治疗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