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hmi软件的发展与应用

组态hmi软件的发展与应用

ID:27689904

大小:344.8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5

组态hmi软件的发展与应用_第1页
组态hmi软件的发展与应用_第2页
组态hmi软件的发展与应用_第3页
组态hmi软件的发展与应用_第4页
组态hmi软件的发展与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态hmi软件的发展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组态(HMI)软件的发展与应用课程内容1.1组态软件的产生与现状1.2组态软件的组成与工作过程1.3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1.1组态软件的产生与现状离线控制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计算机技术还不成熟,计算机系统成本高、功能差、工作不可靠,所以仅仅被用来在离线环境下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计算得出最佳的控制给定值,通过操作员输入模拟仪表来控制现场设备直接数字控制(DDC)时期到了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进入了过程控制领域,称为直接数字计算机控制(DDC)系统。系统以一台数字计算机替代一组模拟控制器,实现计算机对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

2、。这一方式的采用得益于计算机成本的降低、可靠性的增加和体积的缩小,现在在过程控制系统的前端控制方式中占据重要的位置1.1组态软件的产生与现状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时期60到70年代初期出现了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一台高性能的主计算机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设备,各种现场信号通过电缆接入到控制室中,主计算机根据优化调度和回路控制的运算结果把控制信号通过电缆传递给现场的执行机构。系统功能齐全,人机接口灵活,便于信息的集中处理,但是它存在危险集中,对主机性能要求过高,连线成本昂贵等严重的问题。而且系统开发的复杂性不

3、断增长,该系统的应用水平满足不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1.1组态软件的产生与现状集散控制系统(DCS)70年代中期集散控制系统(DCS)诞生,它的特点是管理集中,控制分散。之所以能毫无争议地取代集中型控制系统,归根结底是由于分散的控制结构使系统获得了危险的分散,大大提高了系统自身的可靠性。近20多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自动化要求的逐步提高,DCS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结构日臻完善,技术更加成熟,已经成为生产自动化不可缺少的自控装置。1.1组态软件的产生与现状可配置界面和功能的软件系统(HMI软件)由

4、于DCS系统庞大且昂贵,使得DCS系统只能进入石化、冶金等大型行业,对于诸多中小型项目都不适合。同时,随着智能控制器的使用,特别是PLC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监控这些智能装置的运行状态和运行参数,以便及时了解现场信息。针对这些要求,各大硬件装置的厂家都开发出针对他们各自设备的参数显示、设置和状态监控软件,一方面可以作为产品的检测软件,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在运行时候的系统监控软件。随着开发的功能越来越多,支持的设备种类也增加了,有些软件可以单独销售,这成为最早组态软件的雏形,而软件厂商也看到这个商机,开发出支持多种厂家设备的软

5、件,专门用于自动化流程的监控,成为较为通用的监控软件,国内一般叫组态软件。1.1组态软件的产生与现状计算机硬件条件成熟计算机软件技术成熟智能化仪表的普及对可视化监控的需求通用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诞生!为什么会出现组态软件?_源自对简单通用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的需要1.1组态软件的产生与现状国外软件占据高端市场,较大型多应用InTouch等产品国内软件竞争激励,主要厂家组态王、Mcgs、三维力控单机版本品牌众多,主要比拼行业积累和售后服务大型PLC厂家的软件监控产品也加入通用组态软件领域竞争网络版应用较少,主要用于大范围的监视

6、嵌入版国内仅有McgsE为成熟应用组态软件的现状1.2组态软件的组成与工作过程基本构成组态软件从总体结构上看一般都是由系统开发环境(或称组态环境)与系统运行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开发环境是自动化工程设计师为实施其控制方案,在组态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应用程序的系统生成工作所必须依赖的工作环境,通过建立一系列用户数据文件,生成最终的图形目标应用系统,供系统运行环境运行时使用。系统运行环境是将目标应用程序装入计算机内存并投入实时运行时使用的,是直接针对现场操作使用的。1.2组态软件的组成与工作过程系统开发环境和系统运行环境之间的联系纽带是实时

7、数据库,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JAVA的组态和运行环境1.3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规模朝上…WindowsTerminalHPCWorkstationPortablesDesktop PCNetPCServerServer群组EmbeddedSystemsWindowsCEWindowsNT/98WindowsNTS/BackOffice规模向下…1.3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发展为ERP/MRP系统作为独立的小型生产监控系统(重庆宗申摩托生产)作为现场监控层提供数据给大型的ERP系统(上海宝钢轧钢生产监测系统+SAP系统)发展为广域的

8、监测网络系统无线通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大范围的油田、热力监控系统网络化方向-ERP/MRP/Batch1.3组态软件的发展趋势与传统嵌入式系统的不同具有多任务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复杂功能人机交互功能大大增强嵌入式方向专用的工控设备手持、便携式检测装置。。。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