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论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论文

ID:27707177

大小:131.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论文_第1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论文_第2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论文_第3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论文_第4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期末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项目设计分析一一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老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其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体现“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追求“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化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所概括的内容主耍是解决建筑的功能、结构、艺术三方面要求,既根据不同的建筑性质和用途來合理地安排空间布局。下面,我将从平面功能和空间构成两方面对苏州博物馆新馆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契机能对公共建筑设计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首先是平面的分析。1、场地分析与建筑形态。博物馆新馆最终选址在苏州古城内,紧依古典建筑和园林一一

2、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齐门路。面对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基地环境,如何处理与基地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忠王府和拙政园的关系,如何在这特定的地点培植属于这块土壤的现代建筑,并体现东方建筑的特色,设计出有创新性和标志性的建筑,成为设计的难题。而对难题,显然贝聿铭老先生十分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因此,他想到运用“院落”。院落式布局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追溯到夏商吋期,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是我国最早的院落式宫殿。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

3、于院落之间,贯穿新馆设计之中的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传统合院式住宅相互呼应,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最值一提的是博物馆的主庭院,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诊释。新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好的西部展厅设计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最高点。整个建筑东低西高的布局,恰恰体现了苏州博物馆“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西高”显然来自于贝先生对建筑标志性的追求,“东低”乂避幵了对忠王府与拙政园的视觉影响。这体现了公共

4、建筑设计原理中“公共限制”的条件中的剖面限制。:

5、

6、1「■•

7、*r*l——!■2、平面分析与交通流线。新馆分成中部,丙部和东部三大体块并以中部为中轴线。这种类似三条轴线的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十分和谐。在交通流线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流线设计。中轴线上自南至北依次布置有主出入口,庭院,中央大堂及主庭院;西部为博物中央庭院入口馆主展区,东部为临时展区,贵宾接待,图书馆稽查室等。三个体块以中央大堂为放射区,以西部和东部进行围合,基本布局呈放射式。新馆丙部南面的几个展区也有放射式的特征。而就其最具特色的西部北而的主展区而言

8、,更具串联加通道式的交通流线组合形式的特征。作为博物馆建筑,清晰的流线和明确的功能分区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空间构成的分析,我又将之分为“形、色、意”三部分。1、从几何体的角度一一形体感造型。贝聿铭老先生曾说:“几何学永远是我的建筑的内在支撑”。从建筑形体的块感的角度上看,一幢建筑物不论其型体有多复杂,但分解到最后却不外乎是由少数几个最基本的几何体所组成。苏州博物馆从平视、俯视来看,入口共享大厅的造型为正八边形、内正方形和内接菱形的儿何关系。在此基础上做加法处理,两个主展厅为外正方形、正十字形和内正方形的几何关系。立面上,也是采用类似的

9、组合形式:大面积地采用坡顶,三角形、正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结合三角形体构成空间,以几何体分隔拼接方式出现。通过大量资料的查询显示,屋顶部分的三角形体取自苏州老房子屋顶的比例,竖边为1、横边为2,这是水乡江南瓦顶木结构椽梁的基本模数,庭院的亭子都是1比2的三角形体。这使得从馆内任意房间的窗户向外看都会发现新馆坡度与远处或更远处苏州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是大致相同的。2、从视觉的角度一一色彩与光影。形与色是我们对一个建筑获取的第一信息。苏州博物馆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力基本元素建筑色彩,采用苏州传统的黑、白、灰色,但在材质上有所创新,以“中国

10、黑”花岗石片石取代砖瓦,在错落存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深灰色花岗岩色带划分、勾勒白色墙面是苏州博物馆新馆墙体的形象特征。这种对墙面的划分又不是随意的,对大墙面的划分起到Y减少建筑体量感的效果;墙上部的再划分完成了墙面与屋顶的过渡;对洞u的勾勒突出了洞u的画框感;而对墙转角延伸至屋顶的勾勒,则是强调了墙与顶的连续性。远观这种花岗岩在色彩上和青瓦神似,为此保留了与古城区相邻建筑的统一色调,但花岗岩的质地却给建筑带來了不同于传统的、具有现代气息的视

11、觉感受。光影变化也是建筑色彩中重要的一部分。“让光来做设计。”是贝聿铭先生的名言,在苏州博物馆中同样印证了这一理念。博物馆采光基本选用自然光,玻璃屋顶使得自然光线透过木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而成的光影。建筑的中庭借鉴了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