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

浅谈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

ID:27710806

大小:55.0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浅谈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_第1页
浅谈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_第2页
浅谈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幼儿的道德品质教育袁翠红(邹平县焦桥镇中心幼儿园,山东滨州256200)一、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学前教育的实践证明,学前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都将在这个阶段奠定基础。陶行知先牛曾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人的各种道德品质无一不是在学前期萌发出来,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家长和教师既要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重视对其智力开发,更要加强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种道德一经形成,并不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立即变化。一般

2、来说,道德状况的改变总要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因此,在同一个社会里,既有反映现有经济基础的道德意识,又有落后于现有经济基础的的道德意识。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好坏能力的意义非常重要。二、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逐步实现的,而幼儿期的道德品质教育则有其自身的特点。总的说来,都离不开通常说的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的四个基木因素:知、情、意、行。知,即道德认识,是指对共产主义道德准则的理解。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只有认识了准则,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倾向。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加强幼儿的道德认识,必须符合幼

3、儿的心理特征,运用具体、形象的材料,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给他们讲英雄模范故事,观看英雄模范电影、录相、演出等,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知道什么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会错。情,即道德情感。对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要从道德情感入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理解能力还刚刚开始,他们的行为常常随着主观情感的变化和对人感情亲疏的不同而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道德情感是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注意和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同时还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通过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以情育情,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意,即道德意志。

4、指的是在道德行为过程中自觉、顽强地克服困难的毅力,这是一种控制和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在行为过程中不一定就能按照行为准则达到要求,尤其是幼儿,他们的道德意志比较薄弱,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既要向幼儿提出合理的、具体的要求,又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行,即道德行为。出现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不等于就是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是道德实践,只有在反复的道德实践的基础上,道德行为才能转化为道德习惯,才能说道德品质已经形成。对幼儿来说,只有将道德实践寓于课堂教学、游戏、劳动等各项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才能形成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三、幼儿道德品质教育存在

5、的几个特征1•同时性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四个因素,其作用各不相同,但从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说,这四个因素是同吋起作用的。因此在教育中,必须做到各个因素协调一致,共同提高。2•多样性由于幼儿个性特点的不同,比如有的幼儿个性活泼、开朗,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有的幼儿性格孤僻、文静,从不惹事,但不合群;有的幼儿十分任性、固执,有点为所欲为等。对于这些具有不同性格的幼儿的品德教育,不能概从道德认识开始,而要根据各个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和方法。1•重复性教育的实践表明,一个人的优良品质的形成,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尤其是幼儿,由于幼儿年龄小,即使讲出道理,也不一定照着做。为此,对

6、幼儿只有经过反复的教育、感染、熏陶、磨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渐进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是如此,决非一朝一夕。有的家长总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认为苦口婆心是徒劳无益。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操之过急,而应注意发现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四、如何对幼儿实施道德品质教育1•坚持正面教育,积极诱导通过适合幼儿特点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使幼儿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的道理。如果幼儿一时不能接受,不要一味指责,更不能体罚。虽然惩罚也是正面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惩罚决不是体罚。儿童教育

7、专家陈鹤琴说过:“惩罚儿童是惩罚他的过失,并不惩罚他的人格/2•榜样示范和集体影响榜样示范是道德品质教育的一种极为有效的直观教育形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道德内容的直观感知要多于抽象的理解,所以教师和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楷模。在幼儿心目中最有威望、最受信任的是教师;接触最多,对幼儿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是家长。教师和家长的言谈举止将给孩子以深刻的影响,产生无穷的榜样的力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