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理解与思维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理解与思维

ID:27712100

大小:53.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理解与思维_第1页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理解与思维_第2页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理解与思维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理解与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历史教学中的理解与思维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中学李忠.、八_亠・刖S历史的领域是广泛的、综合性的。它叙述和分析了人类在各个领域中追求和奋斗的活动,从社会方面、政治方面、科技方面、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研究家庭、团体、国家、民族及世界上的各种人,使学生在所有这五个方面直接参与人们实际的牛活、追求、斗争、成就以及失败。历史学习所涉及的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史实、年代、人名和地名。要使学生对历史有真正的理解,就要让学生进行历史的思维:提出问题并整理能够证实他们答案的证据,掌握的史实比教科书所提供的要多,自己去检验历史的记录,查阅文献、杂志、日记和观察历史的遗物、遗址

2、以及其他的历史证据,对这些历史记录所显示的内容进行有想像力的思考,并对当时各种观点进行比较。一、通过寻找古今结合点来理解历史让学牛尝试用现代观念去解决历史问题,在新旧观念的撞击中,深刻地记忆、理解历史,从而确认某种现代观念。比如,在讲授辛亥革命纲领之前,我提出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让你参与制定革命纲领,它的内容应当是什么?请说明理由。由于这个问题满足了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探索、研究、发现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牛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我让学牛将自己提出的内容与教材提供的内容相对照,想想产牛差异的原因。引导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从当

3、时的社会背景、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入手进行分析,得出民族资产阶级只能提出一个既有革命性、乂具有明显妥协性的革命纲领的结论,进一步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最后,在借鉴中确认,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同时也可以用概括现代事件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概括历史上相似的史实,理解历史,认识现实。比如,在谈到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时,一些政治家常常这样概括: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向多极发展。据此,我向学生提岀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由于学生已经从当代政治家的分析概括中理解并

4、初步接受了“政治格局”这一概念,所以,在分析概括吋,学生就会在模仿名人的欲望的驱使下,产生学习积极性。由于是让学生从不同于教材叙述的角度去认识把握历史,学生们就会在已经熟悉的“政治格局”所蕴含的思维特征的暗示下,独立自觉地将当代政治家观察、分析现今世界形势的思维方式迁移到对这段历史的分析概括上,完成真正理解的学习过程。二、应用启发式教学,营造学生创造性思维来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条件的产生需要依靠教师创设的启发式教学情境。历史课必须把教师单一信息

5、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上课伊始,教师不作滔滔不绝的讲述,而是提出问题,提供导读线索,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和心理条件,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短时间内寻求尽量多的答案。如教《空前繁荣的春秋战国文化(一)》吋,可提问:“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哪些主张(思想)对你有启迪?每人列举五例以上。”接着,让学生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教材表述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进一步开拓思路。此

6、间教师可冋答学生的质疑,也可进一步启发、诱导,还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满足各自学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解答问题或汇报互议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阐述应及吋反馈,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或启发他们继续思考。课终前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和走势,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这样学生会踊跃举手,冋答的内容涉及辩证思想、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社会改革、法制建设、人事制度及人生观、世界观等问题,学生思维活跃、流畅,课堂气氛热烈活泼,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三、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或猜想,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没有

7、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它的心理机制是:思维活动在有关问题的意识边缘持续活动,当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时,原来的神经联系突然沟通,形成了新的联系。教学中可利用假设或变式,让学生短吋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如教《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将课本中思考题“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改为“没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促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八年抗战中的作用进行全面的思考、归纳。有的认为没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就难以取胜;有的认为抗战是正义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8、的组成部分,最终将取胜,但需借助国际抗日力量,否则中国人民将花费更多的吋间,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既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又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