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ID:27717786

大小:28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论文交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黄陈蓉黄坚袁宗福杨晨宜廖雷(南京工程学院南京)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办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和摸索解决的问题。为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及社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规格的变换,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型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1科学定位,确立注重工程2强化应用,构建主动适应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应用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广泛的调研、分析

2、和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主要有论,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呈现出的三大类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研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特点,科技与制造的专业人才、从事计算机软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发展的高速化和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件特别是系统软件研发的专业人才际,富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之间的矛盾,在本专业尤显突出。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其技术专业方面的德、智、体全面发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需求呈金字塔状分布。南京工展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提学生和家长也迫切希望学校能把最程学院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第三类出了“夯实基础、强化应用

3、、软硬新的理论和技术传授给学生,使之计算机专业人才。结合、办出特色”的人才培养指导能够适应发展。因此,增强毕业生办学伊始,我专业就立足于应思想,强调人才培养要实现“三个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成为本专业亟待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图在此层次上适应”,形成“三种能力”,即适应解决的问题。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此,院、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江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先后组织了多批教师赴省内外高校苏省及长江三角洲经济建设和社会我们强调以教学为主,融实践和人和用人单位调研,既了解了其他校发展的需要,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文素质为一体,在确保学生掌握必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模式、经验和特发展的需要,形成较强

4、的适应能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点的条件下,色,同时也基本掌握了计算机专业力、竞争能力、自学和创新能力。加大了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28计算机教育2005.6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系的改革力度,在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以胜任计算业基础课程(见图2),作为各专业性教学环节的安排、选修课的开设机技术的应用工作。因此,打好扎方向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结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和探索。实的专业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构,为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提供有效2.1夯实专业基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在支撑,为学生后续学习各专业方向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校学习的四年时间相对分为两个阶打下坚

5、实的基础。学生,不论其毕业后在哪里就业,段。第一阶段(约2.5年)主要针2.2明确方向内涵都应具备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基人才培养的周期是4年,而计工程应用能力,有独立获取知识、础理论和基本工程应用能力,构建算机技术的更新周期却越来越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统一的公共基础课程(见图1)和专近年来,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已超过4倍/3年。故而要在入学初就准确把握4年后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是相当困难的。为了使培养的人才紧贴社会需求,在第二阶段(约1.5年),将各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按一定的内在关联组成多个课程模块,通过课程模块的选择、组合,构建出同一专业方向的

6、不同应用侧重。例如,2000级网络技术专业方向的学生在进校时,其培养目标主要侧重于网络设计、布线和网管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及应用,但到2003年初,用人单位信息反映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有更好的社会需求,我们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两图1公共基础课程个课程模块替换了原网络工程技术及应用的两个课程模块,很快地将应用侧重转移到了信息安全方面(见图3)。这种根据当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来确定专业方向的具体内涵的培养模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专业方向的设置增加了适应性,紧贴社会需求,较好地解决了本专业技术发展的快速性与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2.3强化实际应用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

7、图2专业基础课程前的一个综合训练和实际训练环计算机教育2005.629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人才的同时,着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重立足于系内原实习基地,满足了应用型本科人才有教师的培养和的培养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针对不同3.3三级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年龄、不同职称、在教与学之间,构建了一个完不同学历层次的善的监督和反馈网络,对每一个教教师,制定了详学环节都进行全方位质量监控,形细的进修和培养成了院、系、教研室三级把关,专计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