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地理研究.doc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地理研究.doc

ID:27729993

大小:6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地理研究.doc_第1页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地理研究.doc_第2页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地理研究.doc_第3页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地理研究.doc_第4页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地理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地理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号宋体加粗)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收稿日期(6号宋体加粗):2013-05-23;修订日期:2013-12-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144)、2013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3B053)资助。作者简介:刘静玉(1971-),男,河南林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城市-区域综合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E-mail:liujy@henu.edu.cn(脚注6号宋体,英文小6号TimesNewRoman字体)刘静玉,杨虎乐,宋琼,范晓霞(4号仿宋)(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4)(小5号宋体)摘要(

2、加粗):将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由“线”→“点”→“面”的分析思路,运用引力模型、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经济隶属度模型等各种模型,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结果表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的时空差异明显。“线”层次上,城市间的引力和城市联结线数目的增多,逐渐形成辐射网络,引力和联结线数目的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点”层次上,通过“线-点”叠加分析,城市最大联结线数目增多和城市潜能等级提升的时空差异性明显。而且1990~2010年间各个城市潜能等级跃迁的时空差异明显。“面”层次上,近二十多年来,区域中心城市没有变

3、化,但4个中心城市的腹地变化明显,核心组团——郑州组团1990~2000年北扩,2000~2010年东扩;1990~2010年,潜能高值区域的空间收缩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关键词(加粗):城市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中原经济区中图分类号(加粗):F129.9文献标识码(加粗):A文章编号(加粗):1000-0690(整个摘要部分小5号宋体,西文字符Timesnewroman,摘要、关键词、中图、文献、文章编号都加粗,整个摘要左右各缩进2字符)(正文汉字5号宋体,西文TimesNewRoman字体,正文标点用中文字符)空间相互作用用以表达两地之间的相互联系程度[1],城市间相互作用

4、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人们通过对城市间的经济、社会联系来表达其相互作用的程度。相关研究可归纳如下:第一,研究方法不断更新。学者多采用定性[2~4]多于3个文献,区间号使用~,英文字符、定量[5~8]以及定性与定量[9,10]2条文献,中间使用逗号,英文字符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由于城市间联系(Origin-Destination)交通距离数据获取难度较大,而采用理论模型[11~13]计算相对简单,因此,随着理论[14~18]和模型研究的不断深入,计量模型不断更新[19~24]……1研究方法、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1级标题用4号宋体,序号加粗)1.1引力模型(加粗)采用引力模型

5、来定量计算中原经济区城市间的引力,其表达式[25]为:公式及变量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office2007版),(i≠j)(1)6式中,为i、j城市间引力值;为i、j城市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i、j城市市辖区的非农业人口;、为i、j城市市辖区的国内生产总值;b为距离摩擦系数。对于距离摩擦因子b的争论较多,一般认为,b值分别取1和2时可以近似地揭示国家尺度和省区尺度的城市体系空间联系状态[20],根据本文实际,b值取2。1.2潜能模型与潜能得分模型1.2.1潜能模型3级标题不使用黑体……表11990~2010年节点潜能与最大引力联结线数目相关系数(小5号)Table1Thecorrel

6、ationcoefficientofthenodes’potentialandthenumbersofMAXlinesin1990-2010(6号)(表格为三线表,用黑实线。表内汉字6号宋体,英文和数字TimesNewRoman体,表线顶底线为0.3mm,中线为0.18mm)年份相关系数年份相关系数19900.69220030.78319950.73320040.79619960.76120050.81219970.74420060.81719980.77420070.83219990.77620080.81920000.79520090.84920010.78620100.854

7、20020.786论文的数据主要来自1991~2011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73]、《中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74]、《河南统计年鉴》[75],年鉴请按照书籍引用共选取1991年、1996~2011年共17a的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和市区GDP数据。需要说明的是三个研究节点正好是中国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节点,故研究中的非农业人口数据来自三次人口普查的直接数据或据此整理而来。2三个层次的时空格局演变分析将1990、2000、2010年各个省辖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