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洪道设计计算书

溢洪道设计计算书

ID:2773816

大小:37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7

溢洪道设计计算书_第1页
溢洪道设计计算书_第2页
溢洪道设计计算书_第3页
溢洪道设计计算书_第4页
溢洪道设计计算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溢洪道设计计算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溢洪道设计计算书目录绪言11设计规范和依据11.1主要设计规范11.2参考资料22设计基本资料32.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32.2洪水标准32.3地震烈度43溢洪道设计43.1溢洪道布置53.2溢洪道水力学计算53.3稳定及应力计算91设计规范和依据1.1主要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1.2参考资料《水力学计算手册

2、第二版》李炜主编172设计基本资料2.1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水库总库容254万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库工程规模为小(一)型蓄水工程,枢纽工程等级为四等4级,水库防洪标准为:校核洪水标准:P=0.33%(30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P=3.33%(30年一遇);主要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洪水标准:P=5%(20年一遇);枯季施工导流洪水标准:P=20%(5年一遇)。2.2洪水标准本工程大坝为土石坝,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水

3、库按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泄洪建筑物下游消能防冲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水库洪水调节计算成果表项目单位方案1、正常蓄水位m572.402、起调水位m572.403、溢洪道进口底板高程m572.404、溢洪道净宽m25、设计洪水位m573.94对应最大下泄流量m3/s5.96、校核洪水位m574.77对应最大下泄流量m3/s11.37、P=5%对应下泄流量m3/s5.7172.3地震烈度工程区地震主要受澜沧江断裂发震震级的影响与控制。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

4、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173溢洪道设计3.1溢洪道布置溢洪道布置于左岸坝肩,轴线呈直线布置,与坝轴线交角为84°。由进水渠段、控制段、泄槽段、消力池、尾水渠段组成,全长130.00m。设计泄流量5.9m3/s,校核泄流量11.3m3/s,消能防冲泄流量5.7m3/s。(1)进水渠段长10+-m(0+000.00~0+010.00),为直线布置,进水口宽4m,至控制段宽度收缩为2m。底坡i=-0.01,边墙、底板采用C20钢筋砼衬砌,底板

5、厚0.3m,边墙高0.50~2.4m。该段开挖边坡1:0.50,承载力及抗滑性均能满足设计要求。(2)控制段长4m(0+010.00~0+014.00),堰型为宽顶堰,堰顶高程572.40m,堰宽2m。采用C20钢筋砼衬砌,底板和边墙厚0.4m,边墙高2.4m,该段开挖边坡1:0.50。(3)泄槽段长66m(0+014.00~0+080.00),宽度2m,其中里程0+014.00~0+034.00,长20m,底坡i=0.003,为箱涵结构,与上坝道路相接。采用C20钢筋砼衬砌,底板与边墙厚0.4m,边墙高2.4m

6、;里程0+034.00~0+044.00长100m,底坡i=0.003,采用C20钢筋砼衬砌,底板与边墙厚0.4m,边墙高2.4~2.0m;里程0+044.00~0+080.00长36m,底坡i=0.050,采用C20钢筋砼衬砌,底板与边墙厚0.4m,边墙高2.0~3.0m。该段开挖边坡1:0.50。泄槽段底板设置纵向及横向排水设施。(4)消力池长16m(0+080.00~0+096.00),宽为2m,底板高程553.50m,池深1.2m,边墙高3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衬砌,底板与边墙厚均为0.4m。该段开挖边

7、坡墙顶以上1:0.50。(5)尾水渠长55.64m(0+096.00~0+151.64),底坡i=0.01。宽度2m,边墙高1.8~1.5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衬砌,里程0+096.00~0+136.65m,长40.65m,底板与边墙厚均为0.3m。里程0+136.65~0+151.64m,长14.99m,底板与边墙厚均为0.4m。其中里程0+096.00~0+106.51为转弯段,转弯半径r=8m。尾端归入原河道。3.2溢洪道水力学计算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172000)进行溢洪道泄流能力、泄槽

8、水面线和消能计算。(1)泄流能力采用的宽顶堰过流能力计算公式:式中:m—流量系数,m=0.35;B—溢洪道宽度,B=2m;H0—包括行渐流速的堰上水头。校核洪水位574.77m时,下泄流量Q=11.3m³/s。(2)泄槽水面曲线计算泄槽水面线根据能量方程,用分段求和法计算。计算采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计算程序集V3.1之D-7”计算。计算流量为最大泄流量Q=11.3m³/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