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doc

工作简报-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doc

ID:27746987

大小:14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5

工作简报-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doc_第1页
工作简报-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doc_第2页
工作简报-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doc_第3页
工作简报-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doc_第4页
工作简报-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作简报-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工作简报2010年第04期(总第04期)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2010年12月31日目录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承担的一批攻关项目通过验收1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1+1+N”汇总表5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荣获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集体10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工作简报2010年第04期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承担的一批攻关项目通过验收由湖州市科技局2008年立项、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领衔承担的11项市级科技攻关项目经过3年的实施,现已全部完成了

2、计划任务。2010年12月19日,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湖州市农业局、湖州市科学技术局、湖州市财政局、湖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这11个攻关项目进行了验收工作,均获通过。现将11项湖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的成果简介如下:1、南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示范(项目负责人:罗安程)项目研究了南太湖地区主要面源污染源的治理技术方法,建立了示范区的土壤养分、地表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等环境基础数据库。采用了人工湿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并建立了示范工程,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示范样板。研究了养殖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模式,采用A/O法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

3、模式处理养殖污水,达到了水回用的目标。研究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脱氮除磷的机理,研究了MSL法处理养猪废水效果及其机理,为养殖废水高效处理与回用提供了技术支撑。2、优质特色马铃薯的引选及其示范推广(项目负责人:陆国权、任韵)项目引进了18个马铃薯品种,筛选出1个适合湖州市种植的优质特色马铃薯紫罗兰品种,其产量与本地农家种相当,具有较高的花青素含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利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和育苗扦插技术脱毒扩繁“转心乌”及“紫罗兰”,获得脱毒组培苗和微型薯,并进行了少量快繁研究。生产种用微型薯,经组培快繁生产的脱毒薯苗和种薯,减少了北方调种和病虫传染,降低了种薯成本

4、。建立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产业化集成技术,为湖州马铃薯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3、“白茶”种质资源挖掘及品质性状研究(项目负责人:龚淑英)-10-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工作简报2010年第04期从建德、德清、宁波、安吉成功引种了5个不同于白叶1号的“白茶”品种(品系),建立了白茶树种质资源数据档案及品质特征档案,初步建成湖州市第一个“白茶品种园”。对引种的5个品种按不同加工工艺生产的“白茶”产品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并对影响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对品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为发展浙北白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4、湖州水生蔬菜优良种质

5、资源保存及利用研究(项目负责人:卢钢)收集和引进了60多个茭白、莲藕等水生蔬菜种质材料,建立了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筛选出优良的双季茭品种4个、单季茭品种2个、适合设施栽培茭品种2个、优质丰产莲藕品种2个。建立了茭白设施早熟栽培高效技术体系和莲藕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开展了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技术培训工作,培训菜农1300多人次,推广面积2万亩。5、水蜜桃新品种引进及其早产、优质示范园建立(项目负责人:贾惠娟)针对湖州地区桃品种及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对丰富本地区桃品种资源、延长桃果实采摘期和提高桃产业化程度起到积极作用。确立

6、了“赤月”、“白麗”2个抗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的桃品种,果实平均果重170克以上,平均糖度达13%以上,果实优质果率达50%,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制订了与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达到了桃树1年定植、2年挂果、3年投产的目标。6、果树高光效棚架栽培模式的开发与示范(项目负责人:滕元文)通过引进“金手指”和“巨玫瑰”品种,建成现代化连栋大棚葡萄园3亩,全部采用框式根域限制栽培。引进“初夏绿”、“园黄”和“翠冠”梨品种,新建梨园5亩。用高定干的高光效棚架整形方式,加大主枝分枝角度的方法,将架面高度设定为1.8米,使结果面基本保持在光照充足的架面上,所产“金

7、手指”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平均达到18.4°Brix。该项目的实施对当地高效园艺产业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7、移动式种养轮换生态养猪模式的研究及示范(项目负责人:陈安国)-10-浙江大学湖州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工作简报2010年第04期研制完成了适用于种养轮换的可移动环保型猪舍2个单元(104M2),平均造价为495.54元/M2;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可移动猪舍饲养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明显优于固定式传统猪舍,日增重提高16.72%、料重比降低3.13%。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及NH3浓度等环境指标均明显优化。经种养结合试验,研究得出了可移动猪

8、舍养猪(生长肥育猪)与种草(黑麦草)及养猪与种菜(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