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ID:27751097

大小:1.40 MB

页数:132页

时间:2018-12-05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_第1页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_第2页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_第3页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_第4页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 及品种类型1、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作物的花器构造、开花习性、繁殖方式及其不同类型作物特点; (2)理解自交与异交的遗传效应; (3)掌握不同繁殖方式作物以及不同类型品种的群体与个体性状遗传的特点及其与育种方法的关系。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有性繁殖的概念;*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雄性不育性和自交不亲和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及无性系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一、*自交的遗传效应 二、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自花授粉作物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点;常异花授粉作物群体和个体的遗

2、传特点。 三、*异交的遗传效应 四、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异花授粉作物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点。 第三节作物的品质类型及其特点 一、*作物品种的类型 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作物的繁殖方式与其遗传特点是紧密联系的,为了选育作物新品种而采用的育种方法和程序,自然也受到作物繁殖方式的制约。了解作物的繁殖方式及遗传特点,可帮助育种工作者决定采用哪种方式开展作物育种工作。第一节作物的繁殖方式不同作物的繁殖方式不同,由此而引起不同作物群体及群体内个体的遗传组成、性状的遗传特点也不相同,对不同的作物则应根据其遗传方式、群体与个体性状的遗传规律,采用相适应的育种程序和方法。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经

3、过受精结合, 形成种子繁衍后代自花授粉异花授粉普通异花授粉特种异花授粉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受精过程而繁殖后代营养体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无性繁殖一、有性繁殖(一)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对授粉的影响花器的形态结构、雌雄花的着生位置、开花习性等都对授粉的方式有重要影响。图花器构造1、花器构造(1)两性花和单性花两性花:具完全花的作物如稻、麦、棉等,雌雄蕊都着生于一朵花内,称两性花,又称完全花,雌雄同花,这有助于自花授粉。单性花:又称不完全花,有雌花与雄花之分,即雌、雄蕊分别着于不同的花朵内,有利于异花授粉。雌雄同株异花:如果雌雄花分别着生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则

4、称为雌雄同株异花。如玉米、瓜类等。雌雄异株:如果雌、雄花分别着生在不同的植株上,则称雌雄异株,如大麻、菠萝、银杏等,雌雄异花或异株都有利于异花授粉。(2)其它花器构造特点有些作物虽然具有完全花,但是雌雄蕊异长,有的有蜜腺或有香气,有的花粉粒轻小,寿命长,有利于异花授粉;有的花粉发育不良导致雄性不育;有的自交不亲和,这些构造和特点都有利于异花授粉。2、开花习性开花习性也与授粉方式有关。有的作物是闭花授粉,即花冠尚未开放,雄蕊就己散粉,并且完成授粉授精过程,称为闭花授粉,如大麦,是典型的自花授粉。有的是花冠张开后才散粉,这有利于异花授粉;有的则由于花器较大,花色鲜艳,有蜜腺等,易引起风媒

5、或虫传粉,这也有利于异花授粉。而有些作物是在清晨或夜间开花,由于清晨和夜间的湿度大,昆虫较少活动,这利于自花授粉。有些作物虽然具有完全花,但是雌雄蕊异熟,有的雌蕊先熟,如油菜;有的雄蕊先熟,如玉米等。一般雌雄蕊同熟有利于自花授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此外,开花时间长或开张角度大有利于异交,开花时间短或开张角度小则有利于自交。自交不亲和与雄性不育则是两种受遗传控制的特殊开花授粉习性。(二)作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根据自然异交率的高低而将有性繁殖作物分为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与常异花授粉三种类型。一般将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作物称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以上的作物称异花授粉作物;

6、介于两者之间的称常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是指与人工异交相对而言的。自然异交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作物的授粉方式首先可通过花器构造、开花习性、强制自交后的结实率等进行分析判断,而自然异交率的高低,则须通过遗传试验确定。在作遗传试验确定自然异交率时,应选用遗传简单的、由单基因控制的性状作为标志性状。通过选用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品种间异交情况进行测定。一般作法为:选具隐性性状的品种作母本,用具纯合显性性状的另一品种作父本。按父、母本成间行或围绕式种植,任其自由授粉,从母本植株上收获种子,统计F1群体中显性性状个体百分率,即为自然异交率。++++++++++++++000

7、0000+0+0+0++++++++++0+0++0000000+0+0+0+┇┇父母本间行种植围绕式种植+父本0母本自然异交率=F1中显性个体数/F1总个体数×100不同作物在测定自然异交率时,适宜选用的标志性状是不同的。有的是标志植株,有的是标志杂交当代种子。作物种类标志性状(显性对隐性) 水稻非糯对糯 小麦无芒对有芒 棉花绿苗对黄苗 红叶对绿叶 玉米黄粒对白粒 非糯对糯各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作物自然异交率(%)最高(%) 水稻0.2-45小麦<14大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