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

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

ID:27755463

大小:71.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辅助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观察余新文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新辅助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36例作为木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选择分组对比研究,由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68例观察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新辅助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68例对照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常规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3年牛存率以及治疗表现出的毒副作用,最终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

2、完成治疗后,在3年牛存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在出现放射性肠炎以及放射性膀胱炎等系列毒副反应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o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辅助治疗方法选择新辅助放疗,患者牛存质量提高程度明显,确保对复发病灶实施再次放疗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剂量空间,最终显著提高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关键词】新辅助放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疗效对于女性,宫颈癌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几年,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呈

3、现出较高的疾病死亡率。针对宫颈癌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选择根治术、化学药物以及放射性的方法进行治疗。上述系列方法获得的效果较为一致,但是无法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患者会表现出诸多的毒副反应【1】。针对患者完成宫颈癌手术后实施辅助性放疗,将靶点部位放射量加以增加后,可以有效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最终发挥显著的临床治疗价值。为了探讨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新辅助放疗方法实施干预的临床价值,木文主要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36例作为木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完成随机分

4、组后,对68例观察组患者辅助治疗方法采用新辅助放疗,最终效果可观,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3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选择分组对比研究,由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观察组:年龄范围为33岁・56岁,平均年龄为(42.5±2.5)岁;对照组:年龄范围为35岁・59岁,平均年龄为(42.6±2.9)岁;观察对比所有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层次,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以及均衡性(P>;0.05)o1.

5、2方法1.2.1对照组方法对68例对照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法选择常规放疗;主要利用直线加速器对宫颈癌患者的骨盆展开全方位扫描,保证上界达到患者腰部4水平・5水平,下界达到患者的闭孔下缘,要求两侧需要未超过患者股骨头内部的三分之一,调整对患者实施放疗的总剂量为DT45gy/25次,每次在对患者实施放疗的过程中,控制剂量为GTl.Sgy/次,每周对患者实施放疗的时间5天,要求连续性对患者实施放射性治疗,前后共包括两术野,主要选择垂直照射的方法,控制治疗的总疗程为4周,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的过程中,选择ML

6、C多叶光栅对患者进行干预,将患者的正常组织有效遮住【2】。1.2.2观察组方法患者的体位选择俯卧位,将双手放置于患者的前额,保持双腿并拢,选择CT模拟机对患者进行干预,在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控制层厚为5毫米。上至患者辅助动脉分叉的位置,下至患者闭口下缘的位置,顺着患者的骼血管,外放肾脏为5毫米・7毫米,于患者的腹部外放为10毫米,其余位置外放为5毫米,与此同吋针对危及器官实施有效标记【3】。利用直线加速器,对患者的术野(5个)实施照射,调整处方剂量为95%PTV45gy,每次对患者实施分隔为1.8

7、gy-2.0gy,每周对患者实施照射的吋间为5天,需要连续照射,共需要对患者照射的次数为25次。在对患者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对于两组患者全部通过外周静脉的方法,同步选择紫杉醇、5•氟尿喘噪以及奈达钳等化学药物进行配合治疗[4L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完成放疗后,针对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毒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针对两组患者实施平均3年的随访,利用B超以及CT检查的方法对患者实施辅助检查。针对两组宫颈癌患者3年出现疾病复发转移的情况以及3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对比。1.4统计学方法临床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

8、展开所有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毒副反应以及3年生存率等凭借X2检验以%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毒副作用治疗后,在出现放射性肠炎以及放射性膀胱炎等系列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具体见下表。表1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毒副反应临床对比[n(%)]3、讨论针对宫颈癌患者,临床对其实施单纯手术治疗以及实施单纯放射性治疗,临床获得的治疗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