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doc

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doc

ID:27756823

大小:27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doc_第1页
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doc_第2页
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小组成员:07300150092匡蓓(经济学)07300120071刘珏烨(德语)07300150064商珍(经济学)07300120062杨柳青(德语)分工情况:文献查阅:刘珏烨问卷制作:全体成员问卷发放与数据统计:匡蓓、商珍、杨柳青小结报告:刘珏烨杨柳青幻灯片制作:匡蓓商珍乞讨现象在城市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在热闹的城市中心区域、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的地带,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乞丐通过各种手段行乞。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出了一下几个问题,即:依据法律,公民是否具有自由行乞权以及应该如何限制这种权利?大

2、学生对待欺骗性质的行乞行为如何看待?究竟如何更好地处理行乞现象?我们小组利用了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我们在不同院系不同年级共发放15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42份)、访问等方式进行了调查。希望能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讨论行乞行为所存在的伦理问题,从而了解大学生对于行乞现象的看法,并提出一些更好的建议来帮助有关部门改善城市行乞现象。问题一:依据法律,公民是否具有自由行乞权以及应该如何限制这种权利?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查阅的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对于公共场所的行乞行为是否正当在目前法律中尚无明文规定。但在宪法中提到了公民有获得救助权。公安部

3、曾下发了《公安部关于当前依法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的通知》,其中第三条和第五条涉及到规范乞讨行为的内容。第三条规定:在机关、学校、医院、广场、影剧院、著名景点等公共场所强索强讨,进行流氓活动,扰乱公共秩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第(四)项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第五条规定:在乞讨过程中或以乞讨为名,妨碍交通管理秩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六)项、第(十一)项的规定予以治安处罚,分别处十五日以下拘留,2

4、00元以下、5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此外在各大城市也曾出台过内容相近的“禁乞令”,主要是对流浪乞讨的区域和时间予以限制。比如:福建省公安厅出台《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问题加强治安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南京市民政局、公安局、城管执法局、卫生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通告》;北京市政协审议通过《关于加强本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和救助工作的建议案》;江苏省公安厅出台《关于妥善处理大中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意见》等等。上海自2003年12月25日开始,对于在地铁乞讨的行为,连续被查到3次以上者,以“扰乱公共秩

5、序”的罪名处以刑事拘留。由此可见,对于乞丐行乞的行为在法律上并无具体的明文规定。各个城市相继出台的法规也仅能对于公共场所破外公共秩序的行乞行为稍加限制,并不能对这些行为进行全面有效的处理。为了了解人们对公共场所行乞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3.8%的同学认为行乞是一种人身自由。但52.8%的同学认为在公共场所应该禁止行乞,因为这种行为既影响城市形象,又给别人带来不便。此外有83.1%的同学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发放救济金、创造再就业等促使实际救助贫困人群。由此看见,几乎大部分的人都赞同行乞是一种人身自

6、由,但一部分人在持这种观点的同时也认为公共场所应对于行乞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维持公共秩序的正常运行。对于行乞行为的根源,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社会发展不均衡和社会保障不健全是乞丐问题的根源。问题二:大学生对待欺骗性质的行乞行为如何看待?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或多或少有过有关欺骗性质的行乞的经历,即行乞者并非处于真正的生活困难,通过伪装、说谎等等手段来前去钱物。欺骗性质的行乞行为是否亵渎好心人的爱心,从而导致不再施舍,影响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救助。正对一上问题,通过问卷访问,我们发现61.3%的同学一般面对行乞行为会在先判断是否可能欺骗

7、的基础上进行施舍;41.5%的同学有过被骗经历;面对可能是欺骗的乞讨,74.6%的同学的回应是在辨别出是涉嫌欺骗的行乞行为会视而不见,马上走开,有10.6%的同学认为给点小钱无所谓,息事宁人,10.6%的同学会对大家宣传以防大家上当,另有6%的同学会当场指出来,甚至报警。而有过受骗经历的同学,37.3%的同学不会再去理睬乞讨行为,仅3.5%的同学表示会一如既往地奉献爱心,而59.2%的同学奉行先辨别在决定的原则。由此,我们看到了在行乞现象中,发生带欺骗性质的乞讨的比例不小,甚至有资料显示,很多城市的行乞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存在一个类似

8、“丐帮”的地下组织,操作乞丐通过各种不道德乃至违法的方式来骗取钱财。因此大多数大学生们采取视情况再决定是否施舍,兼顾保护自身和施予爱心的行为算是比较理性的。而在调查欺骗性质的行乞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时,大部分同学认为这种行为亵渎了施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