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

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

ID:27762032

大小:55.5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5

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_第1页
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_第2页
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_第3页
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_第4页
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比较研究摘要:中国大运河作为沟通中国境内五大主要河流的纽带,将南北方差异较大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及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造就了既有各自特点,但彼此间又有密不可分传承关系的区域遗产景观。通过研宄,梳理出“大运河”遗产廊道景观地域特点,对于在新时期展现与发挥、延续与发展中国大运河的遗产价值及大运河功能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关键词:屮国大运河;比较研究;地域景观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

2、2017)02-60-03一、引言自古至今,人们对中国大运河的研宄就没冇停止过,特别是随着运河的申遗,其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热潮。这些研究主要是对大运河某一段(点)的概述性或具体性研究,涉及角度也多为运河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开发、价值评价等方面,而对于历史更迭中大运河沿线不断演变的丰富的景观全貌和景观特色的研宄及对中国大运河分段比较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对中国大运河各段进行比较研究,为今后的保护发展之路提供借鉴意义。二、中国大运河概况中国大运河是由在不同时间及地理位置上的三个

3、形态所组成,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连接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遗产涉及沿线27座城市,包括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三、屮国大运河遗产廊道地域景观比较(一)中国大运河北京段地域景观大运河北京段主要指通惠河。漕运繁盛时期,有“京师百司庶府,卫士编氓,仰哺于槽粮”“舢舻蔽水”的繁荣景象。北京故宫等皇室建筑大都用经大运河北上的临清、苏州等地贡砖筑起,因此,后人

4、有“飘来的北京城”之说。大运河便利的交通条件,促使具有融合性与包容性的北京运河文化景观的形成。如北京三教庙,由祭奠孔子的文庙、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佑胜教寺、供奉道教创始人老子的紫清宫所组成,三座不同派别的庙宇呈品字形排列,虽形式各异,但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地安门至鼓楼一带的传统商业布局、什刹海周边的码头水市风貌,是具有南北文化融合特点的景观;通州运河号子的旋律中融汇了山东民歌中的众多元素…此外,运河还孕育出了北京独具特色的文化风俗一运河幵槽节,它是古通州独有的大型文化活?樱?是因运河漕运繁盛而兴起

5、的祭坝活动。(二)中国大运河天津段地域景观南、北运河与海河在天津三岔口处相交汇,使天津在元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促进天津的繁荣发展,形成特有的商业文化。如热情干练、能说会道的民风,“八大祥”“八大成”等老字号皆因“运(河)”而生。因此,有“天津是大运河载来的城市”之说。大运河的畅通,为天津特有的手工艺品杨柳青年画的创作带来丰富的题材、制作原材料及广阔的消费市场,为其蓬勃发展和传承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天津本埠文化与运河外来文化完美融合的运河景观风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如受舶来

6、文化影响,天津建筑大都具有西方流行风格或屮西合璧的折中主义建筑特色;十八街麻花、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等都是因漕运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快餐文化”;南方沿海地区的妈祖文化传播至此,与“拴娃娃”的天津求子民俗相融合,得以扎根发展;京韵大鼓、天津时调等曲艺在繁华的天津码头得以兴盛与传播。(三)屮国大运河河北段地域景观大运河河北段由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等河段构成,水流向北。此段运河流向与河道基木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持得较好,不但遗址线路清晰,体系完整,具备较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系统,而且运

7、河两岸居民的民俗、民风及生活面貌也保存得较为完整,具备“原生态”的特征,有力展示出了北方运河的独特之处。得以完整展现和保存的“三弯抵一闸”的河道形态和“糯米砂浆”古法筑造运河大坝的独特建筑工艺等,便是这一“原生态”的最好体现。直到上世纪河北段大运河上依然有往北运输瓜果鲜货大米、往南运输布匹百货的船只往来,码头上人员咱动,船工号子等响彻运河两岸,场面热闹非凡。“工商如云屯,行舟共曳车。漕储H夜飞,两岸闻喧哗。”“东看粮,西看房,运河两岸看衣裳”,吴桥杂技、京东大鼓、沧州武术…向我们诉说了这里曾帆樯

8、林立,货物满仓,船只往来穿梭的繁华景象。(四)中国大运河山东段地域景观山东运河乂称鲁运河,即元朝的济州河与会通河,明朝时合称为会通河,由南运河、鲁运河等河段组成,济宁以南河段仍可通航。山东运河是古代大运河“弃弓走弦”的关键一环,在直接利用天然水系作为运河水道的基础上,辅以闸坝等水利工程设施,不仅保障了大运河的顺利通航,且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景观风貌。据《山东运河备览》统计,明清会通河在临清至徐州段有闸50座,成为大运河上设置闸坝最多的河段,因而III东运河又被称为闸河、闸漕等。山东段大运河不仅水利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