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中考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ID:27764558

大小:6.89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2-06

中考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1页
中考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2页
中考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3页
中考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4页
中考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科学技术(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2(2012·烟台).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①兵马俑②司母戊鼎③彩陶④四羊方尊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2012·四川内江)16.我们要参观下列青铜器,离我市距离最近的是()(2)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2(2012·鸡西).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祖冲之B.蔡伦C.张仲景D.贾思勰(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

2、《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2(2012·玉林).页脚......一位同学去玉林市中医院看病,医生看了他的气色、听了他的声音、问了他的病情、把了他的脉搏。这种看病方法最早被总结出来是在()A.东周时期B.东汉时期C.南朝时期D.北朝时期(2012·福州)6.图1所示巨著的作者是()A.孔子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3(2012·株洲).中医学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代有一部医书收入了药物1892种,收入药方11096个,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它是以下哪一部医书()

3、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千金方》2(2012·佛山).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该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丹经》C.《本草纲目》D.《金刚经》(2012·东营)4.2011年5月,在北京开幕的中国首届华佗文化节,集中展示了传统中医的优秀成果,旨在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

4、(2012·桂林).“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体现的是一种价值标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页脚.....的丰富内涵,这正是杏林文化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迈出中国,走向世界。请指出属于中医学著作的是()A.《九章算术》B.《水经注》C.《齐民要术》D.《伤寒杂病论》(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8(2012·兰州).如果你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D.《本草纲目》13(2012

5、·襄阳).下列科技著作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的是()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本草纲目》4(2012·湘潭).袁浩同学要制作介绍古代中医学成就的网页,下列人物可以选作素材的是()①张仲景②华佗③李时珍④宋应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5(2012·淮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A.张仲景——《本草纲目》B.祖冲之——活字印刷C.吴道子——《洛神赋图》D.宋应星——《天工开物

6、》7(2012·盐城).某历史兴趣小组要探究明代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他们应查阅的著作是().页脚.....ABCD(2012·宜宾)1.能够佐证我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发展情况的有()①②③④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14(2012·咸宁).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2012·淄博)2.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A.《史记》——司马迁B.《齐民要术》——贾思勰C.《资治通鉴》——郦

7、道元D.《天工开物》——宋应星24(2012·株洲).屈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下列习俗哪一项与他有关()A.吃元宵B.吃粽子C.吃月饼D.吃荠菜煮蛋(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页脚.....(2012·福州)3.以洛阳为中心,北达琢郡,南至余杭的古代工程是()A.都江堰B.长城C.灵渠D.大运河6(2012·兰州).(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

8、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4分)(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4分)(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26.(1)A:大禹;B:李冰.(2)都江堰;(3)依靠群众;采用堵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2012·临沂)12.2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