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浅议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ID:27764901

大小: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5

浅议数学教学情境创设_第1页
浅议数学教学情境创设_第2页
浅议数学教学情境创设_第3页
浅议数学教学情境创设_第4页
浅议数学教学情境创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王学海《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休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且乂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牛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丰富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吸引学牛积极地去进行思考,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合理的情境无疑是有效教学设计的一种有力的催化剂。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课题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建构、复杂例题的讲解、适度的拓展延伸均需要情境支撑。情境

2、创设的优劣决定了学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好的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学牛对数学的认知水平,使学牛掌握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牛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就是把数学知识通过有趣的情节、场景和故事呈现,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进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时刻关注着情境创设活动,下面是笔者近几年的点滴思考与体会。0一、情境创设应

3、“悬”字当头悬念是处理情节结构的重要手法,它是利用观众(或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情,在剧作中所设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巧妙的设置悬念,能使学牛的注意力集中,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那么在数学情境中如何有效地设置悬念呢?(-)创设“疑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情境中适时设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教学设计中设置疑惑:对于y二x+1,你们把我叫一次函数,我也是二元一次方程啊!这是怎么冋事,你知道吗?学生先是疑惑:方程就是方程,函数就是函数,它

4、们能有什么联系呢?然后通过思考、交流,最后恍然大悟。初步感受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情境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例如:在进行“平方根”这一内容教学时设置这样的情境:“你能将四个边长都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吗?学生对此很容易得出结论;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若正方形的个数减少一个。你还能做到吗?若能,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这吋学生就会感到疑惑,因为若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x2=3,而在学生只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的背景下,认为这样的问题无法求出来,这吋学生就产生了急于探究的强

5、烈情感。这样以来就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的情趣,同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惑”中生“趣”。(三)适示“错误”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等情境,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学生常见的错误作为情境是数学情境有效性的一种补充。例如数学中的概念、公式等内容的表达十分严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是记住结论,忽视内涵而容易出错,学生在运用相近、易混的概念吋,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在使用“补角”、“邻补角”等概念吋常易出错,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是它的邻补角。故意写错,我们要让学生发现错误

6、,通过讨论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掌握这些数学概念。(四)设置“障碍”教师要准确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在新I口知识的衔接处设疑置难,创设“障碍”的情境,利用新I口知识的矛盾冲突创设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障碍”必须经历“为什么”到“原来是这样”的过程。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一上来就设置问题情境:(待解决问题)将一张足够长的厚度为0.1mm的纸对折后裁开,叠放在一起,再同吋对折裁开,叠放在一起,继续对折、裁开、叠放,这样进行20次,能有多高?有人说比30层楼房还要高,你相信吗?信?还是不信?凭直觉是很难判断的,这节课学习后我们再来“看到底有多高”。这种障碍的设置,很容易激发学生的

7、探索欲望,并且很自然的引入有理数的乘方的概念。(五)善求“变换”“变换”的情境创设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如图1,已知AE是的直经,AC⊥CD,BD⊥CD,CD交O0于E,F,(图略)。求证:CE=DF引导学生解决了此题后,作如下变换:(1)直线CD向上平行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