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讲演录.doc

大学中庸讲演录.doc

ID:27766126

大小:720.50 KB

页数:167页

时间:2018-12-06

大学中庸讲演录.doc_第1页
大学中庸讲演录.doc_第2页
大学中庸讲演录.doc_第3页
大学中庸讲演录.doc_第4页
大学中庸讲演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中庸讲演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岳川文集第五卷大学中庸讲演录王岳川著167序言对经典的阐释是对经典文本意义的深层理解和延伸解释。本书对《四书》中最难懂的《大学》《中庸》加以阐释,其分析方法是“细读法”,力求通过逐字逐句对经典的解读,尽可能接近经典的本真意义,并经过内容阐释而发掘出其中所隐含的当代意义。作为经典的《大学》有其当代价值: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一种塑形,强调尊重历史,尊重教化,尊重道义,注重个体精神修养的重要性。这对当今世界中人的和谐发展的意义不可低估。大学之道有三个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要把内在过份的欲望去掉,彰显美好的品德,推己及人,普济天下,进

2、而精益求精,达到至善。而实现这三个纲领由其具体做法:“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三个纲领还要配以具体的步骤:平、治、齐、修、正、诚、致、格。这“八目”是《大学》的核心思想。“八目”有着很深的思想关怀和人文意识,并没有完全过时。今天的新儒家提出的“内圣”开出“新外王”是一种拯救人世的努力,但也存在问题。因为社会并不仅仅包含个体方面,还包括社会制度方面。《大学》引用孔子的言论,论述品德的修养是本,处理具体的外在事物是末,先修养品德,再用美德感化百姓,这才是当务之急。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3、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客观到主观的历练、成长过程。可以说,儒家思想的意义在于强调了个体的心灵光辉和精神价值。《大学》认为,君子只有在道德上做到推己及人,才可以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指明君子要有仁爱宽容之心,而不应该嫉妒贤能。常怀公正之心,大道才能得以推行,天下才能得以平定。三纲八目的目的是为了约束君子品行,使其逐渐完善人格并对社会做出贡献。“大学之道”是一个人的成年的仪式,成人之礼。大学让他掌握一整套社会话语,社会伦理,并获得一颗谦和礼让仁爱之心。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论和践行本体论。在新世纪讨论《中庸》是

4、着眼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问题,以世界性视角涉入中国立场,发掘传统思想的积极价值。无疑,确定《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庸之道不仅是儒家的思想准则,而且在中国思想史上成为诸多思想流派的思想方法论,因而具有中国思想经典和世界观纲领的重要地位。中庸之道贯穿在宇宙万事万物规律之中,影响了中国文化思维和人们的处世行为,具有历久弥新的重要价值。历史表明,中庸不是折中调和的中间路线,而是在不偏不倚中寻求恒常之道。君子参透了运行于人世间的天地宇宙的规律,故而强调中和中道,追求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的人生至境,不仅影响了东方文化,而且

5、正在影响西方文化。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过分攫取自然资源的害处,注意到过分张扬人类的竞争去肆意改造自然的弊端,西方人将目光投向东方,吸收整合了东方《中庸》思想,提出并正在完善生态文化理论。因此,中庸思想在新世纪仍然有其不可忽略的全球性意义和世界性价值。中庸之道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的哲学观念和践行标准。《中庸》史论结合,从横交错,通过开掘个体身心修为之维,将外在事物和天地大道相合相生,显示了中国哲学的思辨性和践行性。中庸之道在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居中适度与均衡,在人道与天道相合中努力达到原天以启人、尽人以启天,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天

6、性相和谐。中庸之道与中国思想史上的其他重要范畴组成一种话语系统,诸如“执中”“中行”“中节”“中用”“中立”167等,形成了一整套中国哲学话语,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个体修为和中国文化和合精神的延伸。《中庸》的文化精神内核仍有相当的合理性。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将会慢慢地淡出历史,而作为个体心性修为的儒学,和重视返身而诚精神生态平衡的儒学,可能具有更宽更大的国际意义。中庸思想在现代性的困境和现代性的恶果中,将以其自身不偏不倚不极端的思维方式、中正平和的价值构成,抵制放纵情感欲望和唯理性的偏颇,坚持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透析人性的弱点,使人类重

7、新看待东方思想中的合理因素,避免现代性的误区。《中庸》一书时代的合理性多于历史的局限性,书中精彩高远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其与西方不同的东方智慧在今天更显出其精神魅力,值得阐释和发扬。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以笔者在中央电视台讲授《国学大讲堂:<大学><中庸>》21讲为蓝本,加上在北京大学给博士生们开设课程《中国经典:<大学><中庸>》的理论分析为补充,最后合而为一整理成书,基本保持了讲演的鲜活性和现场性。当然,对经典的阐释仍然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在经典的解读中,我仍然抱持一种和谐对话的心态,倾听古人的大音希声,也推进不同民族经典的差异性言说。

8、是为序。王岳川2007年9月于北京167目录序言上编《大学》讲演录第一讲作为经典的《大学》与其当代价值(一)由“记”上升到“经”(二)《大学》的作者(三)《大学》的文化心理整合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