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量刑规范化改革

浅析量刑规范化改革

ID:27780825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浅析量刑规范化改革_第1页
浅析量刑规范化改革_第2页
浅析量刑规范化改革_第3页
浅析量刑规范化改革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量刑规范化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量刑规范化改革[摘要]自2010年10月1日起,随着量刑规范化改革的两个规范性文件《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颁布,量刑规范化改革己经进入全面试行阶段。这是在我国司法权威还不够高,司法公信力还不够强的司法环境下,我国刑事审判事业的自我发展和完善。量刑规范化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规范法官刑罚裁量权、加强法律监督的客观需耍,是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关键词]量刑规范化改革;自由裁量权;中国特色【屮图分

2、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2-052-1一、量刑规范化改革试点丁作的背景自2009年6月1口起,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指定120多家法院开展了量刑规范化改革试点工作。量刑规范化改革是中央确定的司法改革项目,也是《人民法院第三个讥年改革纲要》的重要内容,是量刑环节上升到理性具体的过程。它是在尊重量刑实质和遵循量刑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设置和运用完备的程序制度,使量刑生产出公正有效且符合量刑目的的量刑判决。我国台湾学者林山田曾经指出:“国家对于刑罚权的行使,应极为慎重,用之得当,固足以产生

3、制压犯罪的作用,用之不当,则不但无法使刑罚产生木所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造成更多的犯罪,有时甚至还可能因之造成法律秩序的全面崩溃,而且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进入新世纪,如何解决不合理的量刑偏差,从而确保刑罚目的的实现,维护司法权威和公信力也成为我国刑事审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据不完全统计,自量刑规范化在全国120多家试点法院开展试点活动以來,共试点15种罪名4.5万多件。试点结果表明,试点前与试点后的量刑情况总体上保持平衡,没有大起大落,而且个案之间、地区之间的量刑更加均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同案不同判问

4、题,增强了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二、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具体实践早在2003年,江苏省姜堰市法院结合审判实践经验,首先对11种多发犯罪的量刑进行规范,制定了《规范量刑指导意见》。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法院在借鉴专家学者开发的电脑量刑研究成果和其他法院的量刑经验基础上,在2004年1月出台了《常用百种罪名量刑规范化实施细则》,并开发出《人民法院电脑辅助量刑系统》,供法官在量刑中具体实践运用。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中将制定量刑指导意见、健全和完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等作为刑事司法改革的三项重要任务之…,并在人民法院“三五”

5、改革纲耍中进一步提出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研究制定《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三、我国的量刑规范化改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我国量刑规范化改革实践的中国特色体现在:1•刑虽最终表现为法院裁量被告人刑罚,但是裁量结果耍获得各方认同,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却需要多方参与。从诉讼角度看,多方参与量刑更符合量刑的本质特征。2.量刑规范化改革坚持实体改革与程序改革并重:就实体方面而言,量刑规范化改革改变了传统的以定性为主的量刑方法,引入了定量分析,建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量和刑方法;就程序方面,引入了量刑建议

6、,使检察机关和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真止参与到量刑活动中来,增加程序的抗辩性;建立和完善相対独立的量刑程序,改变定罪程序和量刑程序完全合•的传统量刑模式,凸显了量刑活动的重要性,实现量刑公开和透明。3.量刑规范化谋求刑罚的个别化与量刑的一般化的协调。四、结论量刑规范化改革是对传统量刑经验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传统量刑方法局限的克服与超越。它坚持定性分析与泄量分析相结合的量刑方法并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实现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相对分离,确保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量刑规范化改革是量刑方法、量刑机制、量刑程序和量刑模式的创新,其有力推动

7、了量刑方法的科学化;同时量刑规范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制度,确保了量刑程序中各诉讼主体的冇效参与,增强了量刑庭审的抗辩性;量刑指导意见的颁布和试行,便于行为人准确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实现了量刑的可预测性,从而引导公民自愿遵循和认同法律,并且服从和支持法院的判决。所以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步意义远远大于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参考文献:[1]胡水君•惩罚技术与现代社会一一贝卡里亚《论罪与刑罚》的现代意义[J]・社会学研究,2007,(3):232.[2]林山田•刑法通论(下册)(第10版)[M].台湾:元照出版公司,

8、2012.[3]赵廷光•论量刑精确制导[J]•现代法学,2008,(4):89-106.[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5]陈瑞华•“泄罪与量刑程序分离”[J]・胡云腾•中美量刑改革国际研讨会文集[C]•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