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

ID:27787652

大小:7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6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_第1页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_第2页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_第3页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_第4页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魏晋南北朝文论选读[教学内容]一、曹丕《典论·論文》二、陆机《文赋》三、刘勰《文心雕龙》选读:1、《原道》2、《神思》3、《体性》4、《风骨》四、钟嵘《诗品序》[教学要求]学生修读了本讲后,应能达到下列要求:1、简述曹丕提出的“文章不朽”说、“文气”说、文体说等几个文学理论。2、掌握《文赋》中阐述的文学创作论、文体风格论等理论。3、概括论述《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及其文文学创作论、鉴赏批评论等主要内容。4、阐述钟嵘提出的“性情”说、“直寻”说、“滋味”说等诗歌理论。[考试要求]掌握: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  重点掌握:刘勰《文心雕龙》的《原道》《神思》《体性》《风

2、骨》、钟嵘《诗品序》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论的总特点16  从东汉末年开始,儒学逐渐衰落,玄学应运而兴。所谓玄学,实际上主要是老庄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流变,体现在文学理论批评上尤其是如此。因此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例如,这一时期的许多文论家都极力推崇自然清新之美,都倾心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都注重研究文学的审美特征等等,这很明显是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的文艺观。首先,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汉代由于受经学的影响,文学成为宣传儒家礼教的工具,文学创作的主题大都以政治教化和美刺讽谏为中心。到汉末魏初,逐渐转变为以写个人悲欢遭际为主了,着重抒发个人喜怒哀乐

3、之情,描写个人的曲折经历,以及对动乱现实的深沉感慨。从表现社会政治主题到刻画个人内心世界,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其次,文学思想的变化。创作上的这种变化,反映在文学思想上就是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在理论上认识到文学创作是在抒情中言志的特点,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魏晋南北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再次,对创作个性的强调。与上述文学创作主题与文学思想变化相适应,这一时期

4、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中,特别重视要体现作家特殊的创作个性。从文学创作看,曹操的诗歌古直悲凉,曹丕的诗歌缠绵悱恻,曹植的诗歌慷概多气。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时代,人们的个性往往是受到压抑的。文学要为封建礼教服务,达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只能表现“天理”而不能描写“人欲”。这一时期文学创作中对创作个性的高度重视,正是当时社会思潮的反映。第四,重视对文学创作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鲁迅先生说当时是一个“为艺术而艺术”16的时代。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就这一时期所留下来的一些主要文论著作看,也都不排斥儒家的文学思想,他们往往是在

5、论说文学的外部规律时,认同儒家文论的路数;而在阐释文学的内部规律时,则主要是承袭道家文论的衣钵。诸如西晋陆机的《文赋》、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大都是这样。也就是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总特点基本上是儒道结合,外儒内道,而以道为主。当然,这一时期的文论家们很有水平,他们并不是、也不屑于简单地抄袭或沿用前代儒、道两家的文论资料,而是在前人基础上作出了许多深刻的精辟的阐发,从而形成了自家的理论特色,甚至构建起了自己完整的文学理论体系。他们对文学的许多问题都作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例如关于文学的根本性质问题,关于文学的审美特征问题,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问题,作

6、品的艺术风格问题,文学的体裁种类问题等等。他们在阐述自己的文学理论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学理论概念、范畴和命题,诸如“文气”说、“缘情绮靡”说、“神思”、“意象”、“体性”、“风骨”、“通变”“定势”、“隐秀”、“物色”、“知音”、“直寻”、“滋味”、“声律”等等。第二节曹丕的《典论·论文》  曹丕(187—226)是汉魏时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典论·论文》。《典论》是曹丕精心撰写的一部学术著作,一共20篇,《论文》是其中之一。后来《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幸亏被

7、选入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我们讲过的先秦两汉的一些文论都不是专门的文论文章),它是第一篇,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一)曹丕的文章“不朽”说曹丕肯定文章有崇高的价值,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16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