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以重庆为例【开题报告】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以重庆为例【开题报告】

ID:27804458

大小:7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以重庆为例【开题报告】_第1页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以重庆为例【开题报告】_第2页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以重庆为例【开题报告】_第3页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以重庆为例【开题报告】_第4页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以重庆为例【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以重庆为例【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财务管理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一以重庆为例—、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针对房地产税收作为国家调节房地产行业和社会分配的重要经济杠杆及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整个税制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房地产行业税制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针对我国目前房地产行业税收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房地产行业的税制亟待完善,物业税的开征是完善房地产行业税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物业税的开征的讨论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各方面对于开征物业

2、税的呼声强烈,物业税开征后将作为地方财政的主体税种之一,对筹集地方财政收入和调控房地产市场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物业税的研究,将对我国的财产税制的完善及建立、健全现有的地方税制体系,更好的推行分税制改革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对物业税问题的研究,其主要理论意义也在于明确界定物业税的功能,物业税的主要功能在于筹集财政收入、调节财富分配和优化资源配置。国外物业税的主耍功能在于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而我国的物业税税基较为薄弱,能否将物业税作为地方财政的稳定的财政收入,并相应的实现其调控和分配目的

3、,需要我们设计较为完善的物业税体系。同时,研究物业税对各利益主体的影响,是帕累托最优化效应在我国财产税制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实现对税制优化理论的更深入的了解。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税费。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行物业税”。至今我国已有10个城市试行成为物业税的模拟评税试点地区。重庆便是其中之一。开征物业税已经成为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税制

4、政策方向。物业税的开征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成为物业税开征之前需要分析的重要问题。因为物业税政策主要是针对房地产业的政策,它将调整当前房地产税系“轻保有重流通”的现状,实行向“重保有轻流通”房地产税系的转变。这样的调整,从宏观调控目标上看,期望抑制房地产业泡沫,实现房地产业供需结构理性冋归。重庆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増值税以及相关收费合并,转化为房产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税基是改变现行的按照原值扌II除一定比例的征收方法,而按照一定年限的评估价值对房地产征税。纳税人是重庆房地

5、产业主。计税依据和税率是:如果房屋是自住,以市场评估价值的70%为计税依据,征收0.5%-1.2%的物业税;如果房产是出租投资用,以投资冋报的18%为计税依据,征收12%的物业税,空转中没有设定起征点。物业税的征管权归地方政府。关于物业税的税负水平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测算现行的房地产税和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收费总体规模,令物业税的总体收入规模与其基本相当。2•国内外研究现状传统观点(TraditionalView)由Simon(1943)和Netzer(1966)提出并发展。传统观点对物业税进行了局部均衡分析,将其分

6、为对土地课税和对建筑物课税两部分。对土地而言,如果土地供给固定无弹性,税负将全部由土地所有者承担;如果土地供给不是固定的,那么土地税由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共同负担,其比例取决于供求弹性。对建筑而言,由于建筑行业从长期来看可以按市场价格获得它所需的资本,因此其供给是具有完全弹性的,税负全部转嫁给了房屋的消费者。传统观点认为物业税是--种货物税,课征物业税将使消费资产的价格上涨,并使得地方辖区的房地产数量低于有效水平。受益论观点(BenefitView)由Tiebout于1956年提出。Tiebout(1956)在《一个关

7、于地方支出的纯理论》一文中,建立了地方公共产品均衡模型,提出了“用脚投票”的著名理论。他认为,如果存在大量提供不同水平的公共服务和相应税收的行政区域,且各区域公共服务生产符合规模经济,那么在不存在搬迁等成本的理想社会中,地方潜在的居民和企业会根据这些服务与税收支出选择在最满意的区域里居住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基于上述分析,Tiebout认为物业税是没有福利损失的,是有效的税收。此后,BruceHamilton(1975),White(1975)和Fischel(1975,2001)进一步完善了Tiebout模型。在受益

8、论观点中,物业税更多地被视作一种使用费,纳税人用物业税來购买辖区公共服务,因而物业税是不会产生扭曲作用的。新观点(NewView)由Mieszkowski提出。Mieszkowski(1972)对物业税进行了般均衡分析,他认为,如果资本可以在不同行政区域间流动,且整个经济中的资本供给无弹性,那么物业税的税负将会被完全转嫁给资本所有者,物业税完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