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动态

ID:27806974

大小:546.34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05

生物群落的动态_第1页
生物群落的动态_第2页
生物群落的动态_第3页
生物群落的动态_第4页
生物群落的动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群落的动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生物群落的动态第一节群落变化类型第二节群落演替的类型第三节演替顶级学说第四节群落演替与功能过程第五节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第六节两种不同的演替观1Chapter7第一节群落变化类型2Chapter7波动:群落短期的可逆的变化。波动原因: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生物本身的活动周期和人为活动也会引起波动。群落发生波动时,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波动3Chapter7波动的类型不明显(不显露)波动:种群间的数量变化较小,群落的外貌﹑结构特

2、征基本保持不变。摆动性波动:种群个体数量、密度、盖度、生产力等数量特征发生短期(1~3年)的波动。这种波动往往与群落中优势种的逐年更替有关。偏途性波动:由于气候﹑水文条件较长期的偏离均态而引起优势种群消长置换形成的一种较长周期(5~11年)的植被动态现象,波动幅度的大小受气候、水文中长周期波动因素制约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有一定联系。4Chapter7波动特点不同的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波动特点。木本植物占优势的群落较草本植物稳定一些;常绿木本群落要比夏绿木本群落稳定一些。在一个群落内部,许多定性特征(如种类组成、种间关

3、系、分层现象等)较定量特征(如密度、盖度、生物量等)稳定一些;成熟的群落较发育中的群落稳定。5Chapter7群落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在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多数群落的演替有一定的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落有周期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的类型,称周期性演替,如:石楠→石蕊→熊果→石楠。6Chapter7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快速演替、长期演替、世纪演替2)按照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的演替类型:

4、内因生态演替或内因动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或外因动态演替3)按照基质的性质划分的演替类型:水生基质演替系列旱生基质演替系列4)按群落起始条件来划分有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第二节群落演替的类型7Chapter76、演替方向进展演替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利用;群落生产力由低到逐步增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生化;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逆行演替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充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

5、;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轻微。8Chapter7演替系列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从植物的定居开始,到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止,这个过程叫做演替系列。演替系列中的每一个明显的步骤,称其为演替阶段或演替时期。(1)水生演替系列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2)旱生演替系列地衣植物群落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9Chapter7群落演替的实例—湖泊沙丘的群落演替美国密执安湖沙丘上的群落演替(原生演替)裸露沙丘固沙草本植物(滨草、沙拂子茅

6、)固沙灌木(沙李、沙柳、三角杨)松柏林黑栎林栎-山核桃林山毛榉-槭树林10Chapter7第三节演替顶级学说单元顶极学说(F.E.Clements,1916)多元顶极学说(A.G.Tansley,1954)顶极格局学说(R.H.Whittaker,1953)一、单元顶级论演替顶极和顶极群落: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当群落达到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时(物种组合稳定),群落演替渐渐变得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阶段称演替顶极;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顶极群落。11Chapter7Clements

7、认为,在任何一个地区内,一般的演替系列的终点决定于该地区的气候性质,主要表现在顶极群落的优势种,能够很好地适应于地区的气候条件,这样的群落称之为气候顶极群落。在同一气候区内,无论演替初期的条件多么不同,植被总是趋向于减轻极端情况而朝向顶极方向发展,从而使得生境适合于更多的植物生长。12Chapter7在一个气候区内,除了气候顶级之外,还会出现一些由于地形,土壤或人为等因素所决定的稳定群落阶段(前顶级)。前顶级分为:亚顶级(气候顶级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阶段,如内蒙古大针茅草原顶级前的羊草草原)、偏途顶级:由于强烈而频

8、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阶段(内蒙古草原由于强烈干扰而长期停留在冷蒿阶段)先顶级:由于局部条件较好而产生的稳定群落阶段(草原中局部出现的草甸或森林)超(后)顶级:由于局部条件较差而产生的稳定群落阶段(草原中局部出现的荒漠植被阶段)但这些顶级最终将发展成为气候顶级阶段。13Chapter7二、多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由英国的A.G.Tansley于19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