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

ID:27810910

大小:63.8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_第1页
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_第2页
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_第3页
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_第4页
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郴州市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湖南郴州423000【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心通痹汤对气阴两虚水湿瘀阻型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西医基础治疗加益气养心通痹汤,对照组西药基础治疗,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心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心脏彩超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LVEF升高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益气养心通痹汤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关键词】益气养心通痹汤;气血两虚水湿瘀阻;心衰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表现为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

2、下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是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1]。现代医学认为心肌病理学重构是心衰发病的主要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治疗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证实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存在明显优势。中医认为心衰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特征,木虚以气虚为主,兼阴虚、阳虚,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笔者用益气养心通痹汤治疗慢性心衰属气阴两虚,水湿瘀阻者,疗效确切,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3-2015.9我院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62例,按照就诊顺序依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1例,男20例,女

3、例,年龄51-74岁,平均62.61±6.48岁,病程年,平均4.95±3.35年,原发病冠心病14例,高心病10例,肺心病7例;心功能II级6例,川级17例,IV级8例。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50-73岁,平均62.48±6.95岁,病程0.5-11年,平均4.55±2.94年,原发病冠心病15例,高心病6例,肺心病10例;心功能II级7例,III级17例,IV级7例。两组比较一般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Framinha

4、m心衰诊断标准,2)1928年NYHA心衰分级标准。12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主症:悸,气短,疲乏,动则汗出,自汗或盗汗,面浮肢肿,畏寒肢冷,唇甲青紫。症:不能平卧,头晕,心烦,口干或不干,面额暗红,尿少腹胀,或伴胸水、水。舌暗红,少苔或苔白滑,脉细数无力或结代。1.3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心功能II・IV级者。1.4排除标准O1诊断不明确者;0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0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04合并内分泌代谢系统、造血系统及风湿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05对本药过敏者;06精神病患者。1.5治疗方法对照组予黄金三角常规治疗(

5、ACEI、β受体阻滞齐!]、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养心通痹汤(白参10.麦冬15g.五味子8g>黄茂20g.生地15g.山茱萸10g.白茅根30g.茯苓15g.泽泻15g>车前子10g、冬瓜皮15g、丹参15g、泽兰10g、益母草10g,由医院代煎,150mlbid),治疗4周。1.6疗效评价1.6.1综合疗效指标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⑵拟定:显效指心功能分级下降2级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指心功能分级下降1级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无效指心功能、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其至加重。1.6.2两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比较

6、是否有统计学意义。1.6.3心脏彩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是否有统计学意义。1.6.4其他指标BNP、心肌酶等。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2.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t;0.052.3两组心脏彩超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增高,LVEDD下降,其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增高明显,LVEDD下降无差别,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

7、**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o2.4BNP及心肌酶治疗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多种心脏疾患的终未阶段,均可出现慢性心衰的状况。中医学认为慢性心衰因其不同的的临床表现,分属于“心悸”、“喘证”、“水肿”、“怔忡”等范畴。产生本病的病因病机是,或久病,或年老体衰,或二者兼之导致身体脏器尤其心脏功能衰退所致。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本(母),久病或体虚,致阴血不足,无以生气。气虚则无以行血,迁延日久,气血痰浊阻于脉中,心脏得不到正常营养,无力发挥其正常功能,心衰即生,现代中医名家施今墨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