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ID:27812768

大小:7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6

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_第1页
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_第2页
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_第3页
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_第4页
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宁丰(广西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广西南宁530011)【摘要】目前早产及早产儿死亡有一定的发病率,而早产的高危因素多样性。现对早产的高危因素作一综述。【关键词】早产早产儿高危因素【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362-02TheanalysisoftheriskfactorsofprematurebirthNingfeng(The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Nanning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

2、italobstetrics,Nanning,Guangxi,530011,China)[Abstract]Therearecertainincideneeofdiseaseofprematurebirthandprematuredeath,andtherearevarietyoftheriskfactorsofprematurebirth・Here,thispapersummarizestheriskfactorsofprematurebirth・[Keywords]prematurebirthprematurebaby

3、riskfactors早产是指在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者⑴。据Drazancic[2]报道,西方发达国家早产儿的死广率为5‰~9‰。国内报道为12.7%〜20.8%[3]o早产儿生存能力低下,病死率达2.5%〜ll%[4]o有关资料统计发现,75%-80%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比足月儿高□〜16倍⑸。早产的高危因素及发病原因多样化,若能早期识别,加以重视,可减少早产的发生及改善早产儿的预后。木文旨在分析早产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依据。1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1.1孕妇的年龄有

4、研究[6、7]显示,孕妇年龄过小≤18岁(有部分研究定义为≤20岁)与早产的发生绝对有关。有学者认为,高龄本身并非早产的高危因素,国内有研究[8、9]表明,高龄产妇虽然在近年来显示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其早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其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许小幸[10]等的分析也表明母亲生育时的年龄与早产并无相关性。国外Dulitzki等[11]的研究显示44岁以上孕妇的早产率与对照组(20〜29岁)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研究报道了相反的结果,马晓梅等[4]的研究显示2009年甘肃省371例早产孕妇中,25岁

5、以上人群中早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王莉[12]等的研究表明高龄组孕妇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王红静[13]等所做的冋归性分析也表明高龄孕妇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笔者认为孕妇年龄过小,其生殖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易造成早产,而高龄产妇易合并各种并发症,亦易引起早产发生,但目前专家学者就高龄是否为早产的高危因素有不同观点,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1.2种族早产有种族差异,黑种人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种人,中亚以及西班牙人早产率明显较低[14]°MurphyDJ等[15]报道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本地出生的

6、黑人女性的早产风险是外地出生的黑人女性的1.5倍,说明早产与地区种族之间有所关联。但有观点认为,种族涉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因此种族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种族在早产发生中的影响需更多研究来阐明[16]。种族是否与生存环境、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存在交汇作用有待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1.3社会经济地位有学者认为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不和睦、生活条件差、文化程度低、从事垂体力劳动、工作环境差,如噪咅、振动、污染、工作时间长等及接触化学物品的孕妇,早产率增加[17-19]o农村孕妇较城市孕妇文化程度相对低,从事体力劳

7、动相对多,卫生习惯及居住条件相对差,孕期营养水平低,保健意识差,加上基层卫生院的设备、人员及诊断水平有限,导致一些高危因素不能及时预测、早期诊断和防治,使早产发生率相对较高。1.4既往有早产史对再次妊娠的影响KristensenJ等[20]报道前次自然早产的孕妇再次发生早产的几率上升,有早产史的孕妇可能存在内分泌和免疫平衡失调,增加早产的危险性。Chnattingius[21]认为,前次早产如果是由于宫内感染所致,早产的影响并不随分娩的结束而结束,它是一个缓慢恢复的过程。Hanna[22]也证实,如果再次妊娠时间距前次早产

8、小于12个月,再次发生早产的几率是正常对照组的5倍。1.5营养情况过于肥胖及营养不足均增加早产的风险。肥胖孕妇的胎儿易患先天性畸形,如神经管畸形,而这些畸形儿易发生早产。肥胖孕妇易出现子痫前期和糖尿病,可因此发生医源性早产[23]oMarsoosiV[24]等报道孕期体质量增长不足会增加早产的风险。重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