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浅论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

ID:27815717

大小:4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6

浅论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_第1页
浅论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_第2页
浅论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_第3页
浅论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_第4页
浅论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古典舞“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摘要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中国古典舞讲究的是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即“身法”和“韵律”。“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提沉的练习是身韵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得舞者在舞蹈时动作连贯不僵硬,圆滑,平缓,没有停顿和棱角,情感更加饱满具有感染力。关键词:提沉作品要领重要性.-

2、--目录一.中国古典舞31.1中国古典舞概述3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3二.提沉42.1提沉的概述42.2提沉的要领42.3提沉的艺术特征5三,提沉对舞蹈作品的重要性63.1提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63.2提沉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特征63.3提沉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7结束语:8参考文献:9.---一.中国古典舞1.1中国古典舞概述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艺术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它是历朝历代工作者通过对戏曲、民间舞蹈和古代宫廷舞蹈,以及外邦舞蹈进行研究、整理、复现而发展得来。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和

3、风格性,在动作特点上也有它独有的严谨性,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它是可以与欧洲芭蕾舞媲美的一个中国特殊舞种。其中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1.2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早期的古典舞以民间自娱性舞蹈宗教性舞蹈为主,随着历史的发展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这一时期的古典舞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

4、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中的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继此之后宋元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

5、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二.提沉2.1提沉的概述提沉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练习里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步骤分为两步:提、沉。提沉在身韵基本韵律元素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起到贯穿个元素的作用。“提沉”的呼吸和人体自身的自然呼吸有很大的区别,并且有一套严格的呼吸方法,它对身韵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习古典舞,身韵的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舞者的表演素质,当然也只有掌握了提沉

6、才能达到。提沉需要练习者反复练习方可达到效果,也是练习身韵的基础,舞者通过提沉的练习,对于领悟身韵有显著的帮助。2.2提沉的要领.---提沉的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着重在呼吸上,所以对于舞者的基本心里素质有很大的要求,俗话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也就是这个道理。盘腿坐,这种姿势有利于练习时排除身体其他部位肌肉的干扰。调整坐姿,身正直,腰向上立,头顶心使劲上顶,沉肩,假想有绳子拴着头顶向上尽力拔起拔直整个身体。1、沉,从尾椎开始,脊柱由下向上,一节一节下沉放松。最终到埋头为止。最后的时候,假想自己盘腿坐着昏过去了,全身一点儿力气都不用。2、提,

7、从尾椎开始,脊柱由下向上,一节一节向上挺直挑起,最后回到头顶心使劲上顶,沉肩,头顶心尽力向上够。不论提、沉,整个过程都要像打太极拳一样,圆滑,平缓,没有停顿和棱角,运动方式是传递式的。身体分的节越多越好,最终想象自己的脊椎就是一条绳子或者一条蛇,整个传递过程非常平滑,没有折角断点。先练慢,熟练后再练快,然后快慢交替自如(动作感觉好像拉皮筋一样,黏黏糊糊的,有弹性的,拖泥带水的)。熟练后加上气息,下沉时逐渐吐气,上提时逐渐吸气,吐气如抽丝,吸气如闻花。气息要与动作节律完全一致,沉到底时气吐尽,提到顶时气吸满(如果有后续停顿动作要有点预留),同样要匀速、匀加

8、速或匀减速非常平滑,最后加上神态,提一般是表现由梦到醒的过程、被吸引的神态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