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报告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报告

ID:27821551

大小:3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6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报告_第1页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报告_第2页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报告_第3页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报告_第4页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概述摘要:目前围绕着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从烃源岩测井评价的进展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入手,系统的介绍了烃源岩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国内常用的评价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烃源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烃源岩;测井资料;研究进展;评价方法引言烃源岩是油气藏和输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对于烃源岩的研究一直很重视。在对烃源岩的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也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影响,烃源岩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给资源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许多学者对烃源岩的评价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目前有关于烃

2、源岩的测井评价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对今后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有所帮助。1烃源岩的评价进展1.1.---烃源岩测井评价研究概述摘要:目前围绕着烃源岩的测井评价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本文从烃源岩测井评价的进展和评价方法两方面入手,系统的介绍了烃源岩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国内常用的评价方法,并指出了目前烃源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烃源岩;测井资料;研究进展;评价方法引言烃源岩是油气藏和输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国内外对于烃源岩的研究一直很重视。在对烃源岩的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也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构造和沉积环境的影响,烃源岩具有很强的非均

3、质性,给资源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许多学者对烃源岩的评价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目前有关于烃源岩的测井评价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对今后的烃源岩评价工作有所帮助。1烃源岩的评价进展1.1.---国外进展利用测井资料评价烃源岩的主要方面是确定烃源岩中的有机碳含量(toc)。早期关于烃源岩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1945年beer就尝试应用自然伽马曲线识别和定量分析有机质丰度[1]。murry等(1968)作区块分析时得出异常大的地层电阻率是由于生油岩中已饱和了不导电的烃类[2]。swamson将自然伽马异常归因于与有机质相关的铀,他指出铀与有机质存在一定关系

4、[1]。在七十年代末期由fertl(1979)、leventhal(1981)等人相继找出放射性铀与有机质含量间的经验公式,这期间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1]。herron(1986)将c/o能谱测井信息用于求解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但该方法误差较大并未真正应用到实际评价中[3]。schmoker在八十年代做了许多关于烃源岩的研究,他指出高的自然伽马值与烃源岩间的相关性、用密度测井信息来估算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埋藏成岩作用引起的孔隙度减小过程就是一个热成熟过程、碳酸盐岩和砂岩的孔隙度之间呈幂函数等观点[4-6]。meyer(1984)等利用自然伽马、密度、

5、声波和电阻率测井结合来评价烃源岩,总结出了测井响应参数与有机碳含量的岩石判别函数[7]。上面这些国外学者虽然提出了一些计算有机碳含量的经验公式,但是并没有建立定量的数学模型。直到1990年,passey研究出了对碳酸盐岩烃源岩和碎屑岩烃源岩都适用的方法,能够计算出不同成熟度条件下的有机碳含量值[8]。目前该方法依然被很多学者作为研究烃源岩的基础模型。lang等(1994)研究认为在泥页岩正常压实带,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与声波时差间存在很好的半对数关系[9]。但是,由于反射率与声波时差的关系受许多地质因素影响,阻碍其普遍应用。mallick(1995)将实测

6、的有机碳含量与地层密度用最小二乘拟合发现它们呈反比关系[10]。1.2.---国内进展鉴于烃源岩研究的重要性,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谭延栋等(1988)应用测井资料对干酪根的响应特征来识别泥岩系中富含干酪根的生油岩[11]。郭永华等(1993)最早尝试利用地层电阻率确定生油岩有机质的成熟度[12]。赵彦超等(1994)借鉴国外研究对herron的方法进行改进,把c/o测井和密度测井结合来识别泥质烃源岩[13]。之后他又以w-s方程为基础使用电阻率重叠法和双孔隙法定性识别烃源岩[14]。陈增智等(1994)建立了碳酸盐岩自然伽马测井资料与有机碳含

7、量相关性的数学模型,估算碳酸盐岩地层剖面中的有机质丰度分布[15]。李国平等(1996)利用含油气饱和度法推算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16]。张小莉等(1998)采用多测井组合法来识别煤系烃源岩[17]。许晓宏等(1998)较早的修正passey的模型,应用于国内烃源岩的评价[18]。张志伟等(2000)以此模型为基础区分烃源岩与非烃源岩,定性评价烃源岩的等级[19]。张立鹏等(2001)提出地层弹性参数、铀/钍等几个参数可以反映有机碳含量[20]。在这期间也有学者尝试新的方法[21~23,26],朱振宇等(2002)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在非结构性计算机问题上的

8、优势对烃源岩测井评价作出了新的尝试[21]。胡佳庆等(2002)依靠地球物理测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