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doc

一种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doc

ID:27821816

大小:8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一种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doc_第1页
一种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doc_第2页
一种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doc_第3页
一种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种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种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主要由高频头[1]、预处理系统、终端系统和红外启动器等组成,其原理结构如图1所示。  毫米波振荡器产生毫米波(8mm)振荡,设其频率为f0,经隔离器加至环行器,再由天线定向辐射出去,并在空间以电磁波形式传播,当此电磁波在空间遇到目标(弹丸)时反射回来。如果目标是运动的,则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频率附加了一个与目标运动速度vr成正比的多普勒频率fd,使反向回波频率变为f0±fd(目标临近飞行取“+”,目标远离飞行取“%”),此回波被天线接收下来,经环行器加至混频器,在混频器中与经环行器泄

2、漏的信号(作为本振信号)f0进行混频。混频器为非线性元件,其输出有多种和差频率,如fd,f0±fd,2f0±fd,…,等,经前置放大器选频得多普勒信号(频率为fd),再经长电缆(长50~100m)送至预处理系统的主放大器,主放大器附有自动增益控制与手动增益控制电路。手动增益用来调整放大器的总增益,自动增益控制用来增加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内弹道测试一般不使用自动增益控制。自动增益控制只适于测试外弹道,因为外弹道测试时,为了避开枪口火焰等的干扰,应进行适当延迟才开始测试。    图1毫米波测速雷达系统原理结构图  多普勒信号经放大器放

3、大,送至带通滤波器,若进行内弹道测试将开关置于全通(INT)位置,此信号再送到终端系统的高速采样ADC,并将结果送入高速缓存区,由数字处理器计算出内弹道l2t、v2t曲线。若进行外弹道测试,则将离散信号进行32次截短,同时求出每次截短的谱,根据主谱所形成的轨迹,即可得到弹丸速度变化曲线,再根据此曲线按最小二乘法拟合,外推出外弹道初速v0,并给出v2t曲线。起点与终点电路保证测试在正确的时间进行,并给出测试的时间基准。内弹道测试一般使用自动起点,终点信号可由红外启动器给出。在进行外弹道测试时,起点信号可以使用自动起点,也可用红外启动器

4、信号做为起点,外弹道测试一般不设置终点信号。2毫米波测速雷达的测速原理  2.1测速原理  如前所述,毫米波测速雷达的测速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遇到运动目标时产生多普勒效应来进行的。即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为f0)遇到运动目标时所产生的回波信号,频率为f0±fd,fd为多普勒频率,它与目标径向速度vr的关系为fd=[2vr/(c+vr)]f0.其中,c为光速,一般cµvr.由此得vr=(λ0/2)fd,其中,λ0=c/f0,为发射电磁波的波长。由此可见,只要测得fd(f0和c是已知的),即可由公式求出径向速度vr。  测量fd大

5、致有2种方法:时域法和频域法。因雷达工作环境恶劣(如枪、炮的冲击振动,火焰电离等的影响),会使接收到的多普勒信号的“背景”十分复杂,信噪比大大降低,采用传统的时域处理方法对被淹没在干扰和噪声中的多普勒信号检出或识别往往是困难的,使得测频精度明显下降。而采用频域谱分析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及适当的窗口,可以大大提高测频精度和可靠性。  2.2外推初速的基本原理  毫米波测速雷达外推初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弹丸在外弹道起始某一段(如t1至tm)上若干点的速度,然后按外弹道规律外推出初速v0。  根据外弹道理论,在外弹道起始段,可将速度表

6、示为v(t)=v0+αt+βt2.其中,v0是弹丸初速,α、β是符合系数。  将t1,t2,…,tm时刻测得的速度v1,v2,…,vm表示为vi=v0+αTI+βt2i+εi,,其中C11是矩阵C中对应的元素。为了分析计算方便,设测点间隔为等距,即t2-t1=t3-t2=…=tm-tm-1=Tz,而t1=αpTz=Ty,则矩阵S中的元素成为????t=Z1Tz,t2=Z2T2z,t3=Z3T3z,t4=Z4T4z.其中,Z1=αp+(m-1)/2,Z2=α2p+αp(m-1)+(m-1)(2m-1)/6,Z3=α3p+3α2p(m-

7、1)/2+αp(m-1)(2m-1)/2+m(m-1)2/4,Z4=α4p+2α3p(m-1)+α2p(m-1)(结束语  毫米波测速雷达现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家靶场,其测试精度达0.1%.经与国外582雷达及丹麦的伟伯尔雷达进行比对试验,测试结果一致。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数据采集的延迟时间参数(外推步长)对测试的初速值精度的影响与理论分析一致,但外推步长的设定也与其它很多因数有关,如它随不同的弹种、环境温度等而变化。对于延迟时间选定的机理和有关理论还需进一步研究或通过大量实验论证,以进一步提高测试精度。参考文献:  1孟庆鼐,陆士良.

8、八毫米微带多普勒雷达收发前端.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5,18(3):98-101  2楼宇希著,雷达精度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7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