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外合治扁平疣40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外合治扁平疣40例临床观察

ID:27822210

大小:7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中药内外合治扁平疣4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内外合治扁平疣4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内外合治扁平疣4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内外合治扁平疣4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内外合治扁平疣40例临床观察周平(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010)【中图分类号】R75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672-5085(2013)22-0393-01【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活血化瘀、平肝潜镇、解毒散结之中药,配合中药水煎浓缩液涂擦疣体,疗程1至4周。结果40例中,痊愈率72.5%,有效率97.5%。结论中药内服、中药涂擦治疗扁平疣具有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选用。【关键词】扁平疣中药内服中药涂擦治疗运用扁平疣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2、,好发于青少年,大多骤然出现,为米粒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淡褐色或正常皮色,圆形或椭圆形,零星分散或密集成群,可沿抓痕分布排列成条状,一般无自觉症状,多发于颜面和手背,病程慢性,可持续多年不愈,破坏了肌肤的颜色均匀及光滑细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极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观。笔者近年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的优势,采用中药内外合治,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枓1.1根据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诊断标准,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6-15岁12例,16-2

3、2岁18例,23—30岁10例,病程最短1月,最长5年,平均1年。皮损单发于面部20例,单发于手背15例,面部及手背同时受累者5例。1.2临床表现米粒到黄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正常皮色或淡褐色,散在成密集分布于颜面、手背,可相互融合,偶有轻微瘙痒,可有同形反应。2治疗方法2.1内治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2g、板兰根15g、马齿苋30g、蚤休12g、牡蛎30g、珍珠母30g、皂角剌6g、甘草6g、水煎3次,滤渣取汁,每日1剂,早中晚分服,连服6剂为一疗程,一般服1一4个

4、疗程,小儿酌情减量。2.2外治薏苡仁30g、莪术30g、丹参30g、白芷30g、生香附20g、马齿苋30g、珍珠母30g、水煎浓缩,药液涂擦患处,擦至皮肤略呈淡红色为度,每天3次。3临床疗效观察3.1疗效判定痊愈:皮损全部消退n戈仅留色素沉着;显效:皮损消退85%以上;有效:皮损消退50%以上;无效:皮损消退不足50%或无明显改变。3.2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2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痊愈率72.5%,总有效率97.5%,痊愈者随访1年,未见复发。4病案举例帅某,女,19岁,学生。面部密集米

5、粒至黄豆大、圆形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呈淡褐色5年,经多家医院皮肤科诊断为扁平疣,口服转移因子胶囊、无环鸟苻、病毒唑,肌注聚肌胞、干扰素,外用3%酞丁胺霜等,均无明显效果,患者特来寻求中医药诒疗。中医处方: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2g、板兰根15g、蚤休12g、马齿苋30g、珍珠毋30g、牡蛎30g、甘草6g、皂角剌6g,每天一剂,水煎分早中晚服。外用中药:薏苡仁30g、珍珠母30g、丹参30g、白芷30g、莪术30g、生香附20g、马齿苋30g、水煎,浓缩药液涂檫疣体

6、,擦至皮肤略呈淡红色为度,每天3次,每次约2至5分钟为宜,患者经中药内服、外用6天后,疣体变红,瘙痒,续治6天后复诊,疣体缩小、变平、结痂,再用1周,痂皮脫落,皮损全部消退,嘱咐患者内服中药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5讨论现代医学认为,扁平统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良性表皮肿瘤,为常见的病毒性赘生物,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角化过度,间冇角化不全,粒层和棘层增生、肥厚,经过慢性,愈后仍可复发,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风热毒邪侵袭肌肤,与气血相搏,结聚成疣,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风邪外搏肌肤所致。中医俗称

7、扁瘊,属千日疮范畴,治法以活血化瘀、平肝潜镇、解毒散结为主,方中桃仁、红花、当归、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板兰根、马齿苋、蚤休清热解毒,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镇、皂角剌、白芷软坚散结,切合病机,每获良效,配合中药局部涂擦,具冇松解角质、药效直达病灶、促进药物吸收、促使疣体脱落的作用,内外合治、标卒兼顾,更能力专效宏,事半功倍.临床观察表明,中药内服加凃擦治疗,能明显提高扁平疣的有效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参考文献[1】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273-274.[2】刘辅仁.实用皮肤

8、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15-116.[3]瞿幸.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69-70.[4】顾扪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1992:414-4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