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ID:27826679

大小:96.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06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_第1页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_第2页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_第3页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_第4页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屮的必然过程,也是新屮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结呆。随着当前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如果顺势而为、妥善引导,将会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走得不好,现冇的“城市病”将蔓延,影响现代化进程,无法顺利跨越“屮等收入陷阱”。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现有模式不可持续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持续发展,截至2012年底,城镇化率已达52.57%,城镇人口约7.2亿。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

2、,转变为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基本持平的城市型国家。13亿人口大国的城镇化持续发展,为屮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城镇化囿丁•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多年所积累的孑盾和问题已越来越突岀。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率统计指标高于实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比重1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人口中1/3的流动人口群体无法享受城镇待遇;农民工整体上技术能力缺乏,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无务农意向,“不融入”或“半融入”城市,成为提高消费、拉动内需的制约瓶颈和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索;农村精英流失,农业现代化发展受限、农村空心化现象H益显现。二

3、是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区威性复合型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并达到丿力史最严重水平;江、河、湖、海大多受到各类污染物共存的复合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化肥、农药和水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一些城市在产业选择上盲目发展高投资、高耗能产业,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资源环境的严峻约束。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资源、资本和发展机会过度向大城市集屮,县和村镇发展受阻。四是城镇公用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已经凸显。五是一些城镇历史文化和口然遗产破坏严重

4、,出现精神文化缺失、“千城一面”的现象,动摇屮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保护生态、集约发展,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安全、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城乡全而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突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是国土大国、人口大国、经济大国和农业大国,而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均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约束严峻等突出问题,城镇化也应当

5、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国际上比较,我国政府在城镇化发展屮的主导作用突出,国家方针和区域政策深刻影响着城镇化发展,通过政策导向、资源配置等手段,对城镇化发展的方向、重点和速度能够起到宏观调控作用,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更加注重提升质量的发展。以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人口迁移主体和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为主要标志,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屮期阶段。我国必须适时调整城镇化发展战略和模式,把提升城镇化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防止岀现墨西哥、菲律宾、巴西和埃及等一些国家,陷入“屮等收入陷阱”的局面。根据预测,在GDP年均增长7.5%的

6、情形下,未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平均每年将增加0.7个百分点。2020〜203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6%〜7%,城镇化率将年均增长0.5个百分点。这种源于经济增长拉动的发展速度有其必然性,因此应当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化的质量。总Z,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以人为木、着力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核心是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产业支撑就业、“四化”融合的I•办同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城乡统筹推进、布局合理、人屈环境质量捉高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体现屮国城市特色、弘扬

7、优秀文化传统的发展。全面谋划重点推进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术资格认证,分类型、按层次地有序引导农民工落户城镇,与国家整体传型相适应,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一是捉供更为普及和完善的职业教冇,全而捉升农民工的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着力解决好每年新增的1000多万新生代城镇流动人口的职业技术技能培训问题。建立技术资格准入制度,并以技术技能等级为主要依据,制定相应的差别化的城市落户政策。二是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改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农民工聚居区在卫生、医疗、交通、文化等方面的生活条件,有步骤、有计划地使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融入当地的社会保障

8、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就地城镇化”。在不改变户籍身份、不离开农村的前提下,引导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农业规模化经营进入现代工业的产业链,逐步享受城市市民基本公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