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

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

ID:27827467

大小:5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6

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_第1页
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_第2页
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_第3页
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_第4页
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过山瑶人工营林生计的水土保持研究【摘要】通过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F寨过山瑶刀耕火种的混农林业的考察,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了这种耕作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生态补救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过山瑶在人工营林屮,针对不同的林地采取小面积分散地开垦,坚持最小改动的原则,采取浅坑堆土定植幼苗、林地间种经济植物和其他农作物、间伐代抚的操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地表土壤的原有结构,实现生态补救,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维护相兼容的目的。这种生计方式包含了瑶族人民朴素的生态智慧,并非所谓的破坏生态环境,在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有着借鉴价值

2、。【关键词】过山瑶;人工营林;生态人类学;水土保持【作者】吴声军,贺州学院南岭民族走廊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博士。广西贺州,542899【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4-454X(2016)06-0096-006一、引言“刀耕火种”是生活在高山丛林中的居民一种原始的农耕方法,也称“火耕农业”。这种耕作模式是通过焚烧刀斧砍伐Z后的山林,再撒下种子进行耕作,一般耕作三到五年之后再另开辟山地进行耕作。至今,这种古老的耕作方式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的热带雨林的山地中仍然还在使用。[1180在我国南方省区及海南岛的一些少数民族也

3、还采用这种耕作方式,如历史上居无定所的瑶族人民,他们长期迁徙在我国南方高山从林中以刀耕火种为生计,过着“以木叶履屋,种禾、黍、粟、豆、山芋,杂以为粮,截竹筒而饮,暇则猎山兽以续食”[2]153-154的“吃一山,过一山”的生活,因而也被称为过山瑶。过山瑶定居Z后,除了在刀耕火种地种植杂粮以度日外,他们还进行以人工营造杉树林为主的混耕农业。然而,这种耕作方式被认为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美国威廉?拉迪曼(WilliamRuddiman)教授认为,几千隹以来的刀耕火种砍伐了大量的森林,焚烧之后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同时,长期的刀耕火

4、种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加剧水土侵蚀和洪涝灾害的发生,减少了水源涵养。面对质疑,美国人类学家康克林以人类学的方法对刀耕火种进行了实地调查后反驳,并进行了民族生态学研究。[3]3此后,致力于人与环境Z间复杂关系的生态人类学开始兴起,对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刀耕火种的技术体系在内的本土性知识,这些知识包含了山地民族在适应特定的生态系统屮生存的生态智慧。[4]338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刀耕火种是在维系整个牛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适度开发,在向自然环境索取物质的同时也保护了自然,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5]

5、在这种生态文化的规约下,生态平衡得以维护,基本上不会导致水土流失。[6]本文选择了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一个以刀耕火种营林为生计的过山瑶村落为个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生态人类学的角度对过山瑶人工营林过程的技术操作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展开探讨,以期揭示瑶族地区木土性知识中的生态智慧。二、田野调查点概况与研究方法(-)田野调查点概况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贺州市西北部,地处湖南、广西两省区交界的都宠岭和萌诸岭的余脉之间。F瑶寨位于富川县西北部朝东镇西南方,村落地处都宠岭西岭山东面海拔800-1000米的半山腰,村落中心坐标为北纬24。57706〃,东经

6、111°07'07〃,海拔900米,距县城58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7公里。由于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在4.8~17.5°C之间,年均降雨量为1700-1800毫米,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为高磷、高钾土壤类型。植被主要有杉、松、竹等植物,也有柏、楠木、擦木、榜树等植物,其屮五针松、水杉为国家珍稀濒危野生植物。F瑶寨共32户,178人,全为瑶族盘瑶支系后裔,因保持有嫁儿子到女方、招女婿上门的习俗,所生子女可随母姓或父姓,因此村落中有凤、唐、周、邓、黄、李、赵等七姓村民。据村民讲述,他们的先祖几■&年来一直在都宠岭一带的高山地实行“吃一山,过

7、一山”的刀耕火种游耕生活,直到民国初年才在F村定居下来,是南方典型的过山瑶村落。村落脚下为一个长约10公里的峡谷,峡谷中的溪流长年绿水长流,也是下游4公里处鸟源水库的主要水源。全村山地的坡度一般为40。〜60。,山势陡峭,因而没有农田,人均山地100亩左右,村民以在山地刀耕火种种植玉米、生姜、花生、木薯、旱稻等农作物和以杉树为主的人工营林为生计。(―)研究方法文中资料及数据来源于笔者在2015年10月16〜18日在F瑶寨的田野调查。在田野调查中运用了深度访谈法和实地踏勘法。首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深度访谈,主要是对21户45岁以上的中老年

8、男子家长进行了访谈,数量占总家长数的65.6%o访谈方式主要是笔者在村民凤DF家参加招婿婚礼,利用村民参与婚礼聚会时通过集体访谈的方式进行,同时也进户进行个别访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