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doc

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doc

ID:27858945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doc_第1页
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doc_第2页
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doc_第3页
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doc_第4页
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区块链为农业金融提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农业当然也不例外,在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金融理应也必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然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瓶颈。  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长期存在明显供需矛盾,金融抑制是长时期存在的状态,主要问题是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信贷市场存在障碍则是重要原因,障碍导致了商业金融机构缺乏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归根到底绕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和风险测算问题。  在近

2、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不断触网,科技不断进步,从而金融也逐渐拓展至农村、农业领域。诸多新型平台及模式的出现,为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提供了资金融通服务,同时行业基础设施如支付结算、征信体系等也正在技术支撑下快速发展。但这些进步大都集中在农村这个地理概念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和风险测算问题仍难以解决,对于农业这个行业概念的金融破局仍在懵懂的摸索中。  如今,区块链金融的盛行似乎为解决农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想法,且不说结局如何,起码也为其去中心化特色的破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待开发的千亿级大“蛋糕”  也许是长期的思想惯性作祟

3、,关于农业的项目,常常让人产生有关情怀的悲悯联想。在这个情怀已经被玩坏的时代,有关理想、有关追求的纯粹,让农业项目染上了悲情般的怜悯色彩。但这绝对是个误解。  今天,中国农村中的大多数地区,早已不再沉浸在余华笔下《活着》的苦难与沉重中,日常生活的嬉笑怒骂反而显得更真实可亲。大多数农民已经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开始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敏感的人们自然会发现,变化的背后,正在涌现新的机会,而农业金融可能就是最值得关注的。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探索农业产业化以来,农村一、二、三产业就开始了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

4、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这便成为了农村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从事种植和养殖,本质是农民,但通过多年的财富和经验积累,也具备了较强的商业属性,有点类似美国的农场主和欧洲的规模化养殖场的新经营主体。  在他们的努力下,农业行业整体保持稳定发展,从靠天吃饭、人工生产的传统方式,转向资本密集、高投入、高利润、低风险的现代农业转型,并且有逐步加速的趋势。从近年来看,农业规模化趋势很明显,种养殖等农业各行业都有明显的规模化趋势。规模化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强的议价销售能力,大大降低风险提高利润,但同时也需要

5、大量的资金投入。  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资本密集度较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既有小额、短期、分散的季节性资金临时周转需求,也有长期、大额、集中的持续性固定投入需求。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发展规模化、机械化农业,需要引进优良品种、流转土地、购买现代化机器设备等;这一过程中需要流动资金支持;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需要建设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建立冷库等,也需要流动资金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金融产业链。  市场巨大,政府也大方的给予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政策鼓励等诸多政策方面优惠,但近年来农业金融的发展速度仍非常缓慢,与农业发展速

6、度不成正比,农业金融供求矛盾日益增大。  2016年8月份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显示,自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这一数字已将2016年京、沪两地的全年GDP甩在了身后,其中针对农业金融的份额也不容小觑。有调查显示,仅占农地面积三分之一的耕地流转,就能为创造每年2000亿以上的抵押贷款市场。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农林渔牧业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接近10%,但获得的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不到2%,一个千亿级的“蛋糕”正越做越大。  “鸡肋”还是“乌龟”  在以商业价值为主要驱动的金融领域,逐利属性才是最大驱

7、动力,面对如此大的市场而无动于衷,自然有其原因。  首先,农业金融的风险较高。农业的属性决定了其风险更大,气候、灾害、疫情等风险因素难以衡量,经营风险难以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提高了不良贷款率。  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实际看,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1%左右,涉农贷款的不良率接近它的两倍,高达2.4%。这其中还包括了大型农业企业的贷款,农村小微金融的不良率会更高。不仅仅是普通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不良率也不容乐观。以具有代表性的农业银行为例,农户贷款在农业银行各项(除了其他)个人贷款业务中,不良率最高,超过3.5%。可见在农村小额

8、贷款领域风险防控领域,连服务“三农”的专业机构农行都没有合适找到破解之道。  其次,农业贷款的收益并不乐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