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切切 马鸣萧萧.doc

心之切切 马鸣萧萧.doc

ID:27859899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心之切切 马鸣萧萧.doc_第1页
心之切切 马鸣萧萧.doc_第2页
心之切切 马鸣萧萧.doc_第3页
心之切切 马鸣萧萧.doc_第4页
心之切切 马鸣萧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之切切 马鸣萧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之切切马鸣萧萧——试论杜甫、李贺诗中“马”的意象  内容摘要:在唐代,马是一种精神图腾。唐人诗文中频繁出现马的意象,特别是在杜甫和李贺的咏物诗中经常腾跃马的影姿。但由于两人的生活阅历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因此在他们的诗歌中马意象的寓意也多有不同。诗人的美学取向通常会受当时文学风气的影响,因为二人处在盛唐和中唐两个不同的时期,所以他们的美学取向也有所不同。但是由于二人都有强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的仕途,因此,虽然在特殊的环境下,二者诗作中的马意象寓意又往往取得一定的一致性。  关键词:杜甫;李贺;马;意象;美学取向引言  在中国古代,不论是车骑交通、狩猎、

2、攻战,都离不开马。马最早出现在文学的视野中,是《诗经·小雅·车攻》的‘萧萧马鸣,悠悠旆旌’,雄俊健朗的良马一声长鸣奏响了英雄的乐章。之后,西楚霸王的“乌骓”雄风、汉武帝的“天马”吟咏……翩翩良马以它的性灵和雄威,走进了建功立业的英雄语境。魏晋时期,马的寓意更加丰富,一方面用以寄寓诗人建功立业的渴望,一方面又用来蕴藏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悲巨痛,比如曹植的《白马篇》。到了唐代,人们对良马的崇尚达到极致,这从唐代养马、驯马、画马、咏马等的盛况便可窥见一斑。《唐会要》记载,唐初短短几十年时间养马数量从3000匹增加到70多万匹;唐代墓壁上的“出行图”和“狩猎图

3、”标示了唐代画马技术的高超;诗文方面,据统计,在唐代诗歌中,专门咏马的就有150多首,涉及到马的就更多了。[1]王溥:唐会要[M],中华书局,1955:1303。  在唐代咏马诗中,杜甫和李贺的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在李贺的诗作中,咏马的特多,……特别是《马诗二十三首》,尤具特色。”[2]王充闾:李贺咏马[M],中华诗词,2007:57。杜甫的咏马诗虽不算多,“抛开作为道具出现的马,我们只看那些有所寄托的马。所查阅到的整篇为咏马且有代表性的杜甫咏马诗有12首。”[3]巍立明:古道驰骏马画形寓深悲——浅析杜甫咏马诗[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

4、/05。但是他的咏马诗不但史料价值高,有些诗歌艺术价值也很高。杜甫和李贺同样是写咏马诗,却表达出不完全相同的寓意,这是由诗人个性的差别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不同造成的。但是同样强烈的出仕愿望和坎坷不平的仕途又使得二人的马诗传达出一些相同的信息。一、寓情于物的吟咏主题涵盖着大相径庭的审美取向 (一)寓情于物的吟咏主题  1.意气风发和郁结难抒。杜甫早期诗歌充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显得意气风发;李贺则多一份郁结之气,诗歌多悲慨。“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下,唐代咏物诗呈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精神风貌。……盛世的和平繁荣,国势的恢弘富强,使诗人们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乐观浪漫

5、的精神,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建树功业的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热情。”[4]巍立明:古道驰骏马画形寓深悲——浅析杜甫咏马诗[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5。杜甫青少年时期是生活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空前繁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人生正处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意气风发之际。乐观的态度和对仕途的无限向往,表现在咏马诗上,集中在这首著名的《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笔下的这匹大宛马,“锋棱瘦骨”,神气清劲;“竹批双耳”,奔驰生风;四蹄轻竦,犹

6、如脚踏飞燕般迅疾。寥寥数字,一匹千里马活脱而出,诗人的渴望和自信自然生发。“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这是良马勇猛、刚毅、不辞劳苦、不畏艰险的特征描写。诗句洋溢着强大的内在力量,诗人的壮志和自信显露无遗。“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既表达了强烈的自信,也传达了渴望捐躯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和自己绝对值得授予使命的态度。“这一意象在蕴涵了浓郁的时代特征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成为自我形象的写照,表达了对理想实现的期冀”。[5]杨凤琴:论唐代咏物诗的时代精神[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4。杜甫正是如此。这首咏马诗,托物言志,一般认为是作于诗

7、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之际,语词矫健豪纵,充满着天地任我闯的睥睨之势;风格超迈遒劲,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李贺一生短暂,死时才二十七岁,可以说他的人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大展鸿图的好时期。李贺抱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所长,甚至发出“君王若燕去,谁为执车辕”这般放低姿态的呼声,但是与李贺强烈的出仕之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仕途坎坷曲折、终不见用。李贺为人又抱负不凡,自视甚高,在遭逢怀才不遇之下,自然郁结难抒;更何况他出身高贵、少年成名,却终生微卑,对于急于出仕证明自己的李贺自然无法忍受。《马诗二十三首》中,李贺以不见用的骏马喻己,驽马讽

8、世: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正如王琦所说的“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当时所闻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