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科技發展與文化關係

中西科技發展與文化關係

ID:278702

大小: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17

中西科技發展與文化關係_第1页
中西科技發展與文化關係_第2页
中西科技發展與文化關係_第3页
中西科技發展與文化關係_第4页
中西科技發展與文化關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科技發展與文化關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科技發展與文化關係陳耀華  科學工作是基於一個信念: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是有一定的規律性和必然性;科技是人類的一種活動,而人的思想行為卻與他生長的客觀環境息息相關。因此科技的發展與人類生活環境是有很密切的關係,不同的社會環境自然形成不同的科技發展情況。一、科技  一般來說,科技是科學和技術的簡稱,雖然科學和技術活動都是以自然物質世界為同一的對象,但它們對物質世界的基本興趣、心態和目的并不相同,科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物質世界的「了解」,根據物質世界可觀測的外表現象來「發現」不可以觀測的內在法則和結構,以滿v洶H類在精神生活上的好奇本性。科學是一種思想系統。技術活動的主

2、要目的是物質世界的「應用」,利用物質世界的資源來「發明」自然界所無的人為新事物,以滿v洶H類在物質生活上的需要和方便。技術是一種行動系統。事實上,技術上的發明會促進科學的發現,而科學的發現亦會促進技術的發明。在今天的現代科技社會,「科技」這個名詞亦可以說是以科學的原理和知識所發展的技術。  科學家認為自然界中一切千變萬化和各式各樣的事物,都是根據一些很少數而又永恆不變的科學基礎定律和基礎成份演變出來,能夠了解和把握這些定律和成份,人類便可以成為自然界的主人,利用自然界來創造及發展另一個自然界所沒有的人為新天地。7二、文化  人類活動的環境可以分為兩大類型,一切由自然過程

3、所形成的環境,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等,都稱為「自然環境」。而一切由人為過程所創造和發展有關物質、精神和社會的環境,包括工具、文字、藝術、文學、宗教、哲學、倫理、科學、技術、經濟、風俗、政治和各種制度等等,都稱為文化「環境」。因為人類是唯一具有高度抽象思想能力的生物,所以可以創造自然界所無的「人類文化」。文化與自然是相對的,人類早期基礎文化的發展,主要是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例如:「游牧文化」、「河谷文化」、「島嶼文化」、「內海文化」等,不同文化的綜合會產生新的文化,正如不同分子的結合會產生新的分子。 (甲)西方文化7  西方文化的根源是歐洲文化,而歐洲文化的基礎是「游牧文化

4、」。游牧民族逐草而居,自然環境變化很大,多見樹木,少見人鄰。因為居無定處,生活上的需求比較原始和簡單,所以很難建立有故居或祖籍的根源觀念,摘食獵漁都是來自大自然,各人的功能都相差不大,人的獨立性很強而沒有太大分工的需要,因此人與自然界的關係比人與人的關係更為密切和重要。游牧文化的特色是簡單、獨立、平等、自由、民主、進取、外向、理想,是以個體為主、整體為次的文化。游牧社會的組織力弱、制度少、家族觀念不強,以實事求是和簡單直接的觀念和理由來判斷事物,游牧的民族是沒有能力去改變和控制自然現象對他們的影響的,他們只能從事了解自然現象的特性和探索它的根源。因此游牧文化是「宗教」、

5、「哲學」和「科學」的溫床。  歐洲文化除了具有一般游牧文化的特質外,它在人類文化歷史中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吸收和結合了在地中海早期發展的「內海文化」,特別是古希臘的「邏輯文化」,羅馬的「帝國文化」和猶太人的「耶穌宗教文化」。現代科學對物質世界的思維邏輯完全是古希臘「幾何學」對直和圓思維邏輯的翻版。科學的「定律」、「理論」和「科學現象」之間的關係,完全相當於幾何學的「公理」,「定理」和「幾何問題」之間的關係。事實上,影響西方文化最廣闊和最深遠的還是耶穌宗教文化。它的基本信仰是「神」為宇宙萬物之源,無所不能和無所不在,所以人的事情必須要根據神的旨意來處理和解決,而「神治」是以

6、神的「戒律」為依歸。這是「非人治」觀念的建立。今天西方文化非人治的「法治」觀念可以說是由神治的觀念演變出來。另一方面,神并非一個可以直接觀測的現實體,而是從現象的啟示間接了解和思索出來的一個理想的非現實體。有如哲學的「原理」科學的「定律」,所以宗教文化是一種「理想文化」。其實西方文化的哲學和科學只不過是西方宗教進化的新一代產品。哲學可以視為理性的宗教,以客觀理性和不變的原理來代替主觀感性和可變的神。科學可以視為量化的哲學,以量化的定律來代替質化的原理。宗教文化的特色是宇宙化、世界化、一般化和絕對化,是一種唯我獨尊,不可以相容和不可以共存的思想系統。  (乙)中國文化7 

7、 中國文化的基礎是「河谷文化」,發祥於黃河流域的河谷地帶,河谷文化的大農業社會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社會。泛濫的大河流帶來了很重要的經濟效益,每年把上流的礦物肥料輸送到河谷地帶,給兩岸的土地施肥,使人類可以長期定居一個地區發展農業生產。聚河谷而居,自然環境的變化不大,多見人鄰,少見樹木。農業社會是一個比較大而復雜的社會,要處理土地、人口、水利、治河、防御等等的問題,自然需要一個有高度組織和權力集中的中央政府來管治。因而發展了權力系統、分工和階級制度,因此人與人的關係比人與自然界的關係更為密切和重要。河谷文化的特色是復雜、約束、分工、服從、保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