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学科化落实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学科化落实

ID:27881244

大小:69.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学科化落实_第1页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学科化落实_第2页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学科化落实_第3页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学科化落实_第4页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学科化落实_第5页
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学科化落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中的学科化落实笔者认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之中,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科的独当之任。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组成可以看出其对“人”的全面关注,有情感层面的,有能力层面的,也有品格层面的,这是教育的应然状态。但是,在当下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只见学科、知识、能力、策略等以分数加以体现的功利化作为,而精神、胸襟、为人、视野等人的气质却很少谈及,需要我们认真反思。2011年版《课标》把语文学科界定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实践性”更多体现为实施的路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木质属性一一言语性。从言语性出发,核心素养的落实可以

2、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一、言语中,“我”的存在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和言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笔者理解为,语言是静态的存在,更多地表现为规范性、常识性;而言语则是动态的存在,表现为运用性、个性。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作者的“言语”,把握语言的基本规律、感受言语的个性风格,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对语言、节奏、形象、情感的感悟能力,进而形成自己的言语系统。既然是白己的言语系统,显然有“我”的存在。语言是存在的家,这里的语言其实是作为言语来理解的。阅读过程中唯有“我”的存在,才能够对作品、对人物、对事件、对语言进行对象化,才能获得对语言的生命化理解。所以阅读教学,应是探索之旅、发现之旅、误读之

3、旅,不能拘泥于标准化的理解、参考答案,而应该向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全方位打开,阅读的主体地位由此获得。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我手写我心”,这是对自我生命意识的唤醒和勃发。当下的写作教学最大的诟病,就是指导得过多、过细,严重挤压了学生“我”的存在空间,于是写作兴趣、情感逐渐被消耗殆尽,写作教学成效不佳。言语训练,就是以“我”为木位的理解和表现。薛法根老师的《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教?W,就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理解高原柳,他没有先让学生圈画出关键词,然后用演绎的方式得出其特点,而是以“如果高原柳是一个人的话,那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把柳以对象化的方式置于学生面前。“老女人”“女汉子”“男

4、子汉”“老男人”“伟岸的男人”“宽广的男人”,这些个性的理解在课堂上飞扬。有了“我”的存在,言语变得如此的形象、生动、传神。冇了对“我”的尊重,自然就会生发出自我意识、责任意识、认同意识。最有效的学习不是失去自我,而是重建自我。当大写的人站立起来了,语文学科教学也便站立起来了。二、言语中,“美”的慰藉言语的美体现在内容,也体现在语言、结构和方法。学习语文获得内容的理解是欣赏式阅读,这和正常的休闲性阅读没有本质的不同,真正具有教学价值的阅读应该是解读式的阅读、专业化的阅读。管建刚老师在《人民教育》上撰文,倡导语文教学的“专业化阅读”,就如看魔术表演一样,不能光去欣赏,还要想想这个魔术表演奥秘何在

5、,乂是如何做到吸引人的。从语文阅读的角度来看,也就是作者怎么把这个事物写出来的,即“怎么写”的问题。好的文学作品总会有美的言语和结构特质。《水》,言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明明水是喝的,可作者马朝虎偏偏写“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明明缺水是渴坏了,可作者却写“你们真的饿坏了”;水窖是可以锁上的,可作者非要把“我们对水的渴望”也一并“锁住”了。这奇怪的、陌生的言语难道不美?缺水是苦的,可作者偏偏用了人量的篇幅写了得水之乐,用语言画出了两幅图,一是雨中狂欢图,一是勺水冲凉图。很显然,这两幅图带给人的感觉是快乐的,但是这是一样的快乐吗?第一幅图的快乐是体现在肢体动作上的,第二幅图的快乐则是表现在内

6、心的感受屮。同样是乐,却有着不同的韵味,读起来令人拍案叫绝,带给读者的最终表现为强烈的美感。《月光启蒙》是经典课文,其文字中,美也是无处不在。月下环境之美自不用说,母亲的圣洁之美也不用说,“芳香的音韵”传达了母亲声音的魅力,就是那流传下來的一首首歌谣也令我们怦然心动。歌谣的美体现在内容上,“瓦屋”“高楼”寄寓着多么美好的生活向往,言语的节奏感冋样带给我们非同一般的审美享受,打着节拍,在“快”与“慢”的交替中,情有了,趣有了,美有了。审美情趣,理应作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语文是人文学科,审美教育责无旁贷。语文教学不能在“工具性”中沦陷,特别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人文情怀、市美情趣更需耍我们

7、关注。如果语文教学仅仅从语言学的角度百转千回,那永远只是僵化的知识;而从审美的视角切入,发现语文课程的美,是对人精神世界的深切关注。窦桂梅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一座田园,更要给学生一座花园,一座精神的秘密花园。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描述,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和初心。审美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终极追求。钱文忠教授说,“我不相信学习是快乐的”。这里的“不快乐”与美并不矛盾,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