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了解!地震预报新突破:我国将建首个地下云图网.doc

快速了解!地震预报新突破:我国将建首个地下云图网.doc

ID:27884981

大小:30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快速了解!地震预报新突破:我国将建首个地下云图网.doc_第1页
快速了解!地震预报新突破:我国将建首个地下云图网.doc_第2页
快速了解!地震预报新突破:我国将建首个地下云图网.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快速了解!地震预报新突破:我国将建首个地下云图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快速了解!地震预报新突破:我国将建首个地下云图网  5月7日,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区宣布:将在四川、云南建设面向地震预报的我国首个地下云图网——通过在地表安装约2000个地下云图网监测站,收集地下8千米至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动态演化信息,并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处理生成的动态地下应力和能量监测网络。  “最终,我们将有望通过类似于气象预报‘看云识天气’的方式,对地下云图进行自动或人工分析、研判,促进预报地震科研水平提升。”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这是一项地震预报科研的新尝试。    

2、传统地震速报、预警等均为震后监测,不能随时“看见”地下应力和能量的动态演化情况,而地下云图则是提升地震预报科研能力的“敲门砖”。“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其难度在于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孕育的复杂性和同一地点地震重复发生的小概率性。”王暾说,新建设的川滇地下云图网的主要科学目标是,解决浅源(深度小于20千米)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难题。临震预报是指对某地几天以内,在较小范围内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做出的预报叫临震预报。  他说,地下云图网不需要“打孔”深入地下,就能实时掌握地下应力、能量,同时,地震的发生是力学过程,地震的发生只与应力、能量的积累程度和断层的断裂

3、强度有关,对临震预报而言则不需要考虑地震孕育的复杂性。最后,川滇地下云图网覆盖区域内频发的地震将提供大量有效数据,促进地震预报科研。  为实现地下云图建设,王暾团队目前已开发一种新型传感器,其将应力、能量信息从地下20千米传递到地表时,传感器所监测的物理量需要的传递时间为秒级。“这些传感器虽然安装在地表,但是通过物理学方法,却可监测到地下8千米至20千米的应力和能量。”王暾说,基于这种传感器,地震预报科研可收集到物理关系明确的数据,不再是“鸡飞狗跳、蛤蟆过街”等关系不明的物理量,也不再是地下水位、水温等物理关系太间接的物理量,而是地下应力、地下能量等直

4、接与地震的发生地区、地震震级有直接关系的物理量来预报地震。  按照科研计划,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将用1至2年建成川滇地下云图网;再用3年时间,运用新建设的地下云图网采集10个左右破坏性地震的案例,进行地震预报的内部技术试验等。目前,首个地下云图网监测站和传感设备,已在汶川县映秀地震台部署完成。  记者了解到,中国地震局去年公布了“透明地壳”等多项计划,以进一步摸清地壳情况、认识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王暾说,“透明地壳”等计划探测目标更为宏大,既包括地壳结构又有应力等参数,但地下云图的重点是应力和能量,其采用的传感器数量、参数、种类等

5、与“透明地壳”项目是不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