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的临床与治疗

气胸的临床与治疗

ID:27886247

大小:6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气胸的临床与治疗_第1页
气胸的临床与治疗_第2页
气胸的临床与治疗_第3页
资源描述:

《气胸的临床与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气胸的临床与治疗贺培英(河南永域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476600)【中图分类号】R5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88-02【关键词】气胸临床治疗气胸是指任何原因造成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胸膜腔为脏、壁层胸膜之间密闭的潜在性腔隙,正常为负压,无气体存在。发生气胸后,胸膜腔内压力升高,使肺脏受压萎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根据气胸发生的原因不同将气胸分为人工气胸、创伤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木章重点叙述自发性气胸。1.临床表现

2、1.1症状气胸的症状与起病缓急、气量多少、临床类型、肺脏压缩程度和肺原发疾病等情况有关。患者常有咳嗽、屏气、持重物、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但也有在睡眠中发生气胸者。典型症状为突发胸痛,疼痛部位常与气胸同侧,伴胸闷或呼吸网难,并可有刺激性咳嗽。小量闭合性气胸先有气急,但数小时后逐渐平稳;若积气量较大或原来己有广泛肺部疾患,患者常不能平卧。张力性气胸由于胸腔内压骤然升高,肺被压缩,纵隔移位,出现严重呼吸循环障碍,患者有气促、窒息感、烦躁不安、发绀、出汗、脉速而弱,可有休克表现,甚至出现意识不清、昏迷,应立即进行抢救。1.2体征少量气胸体征不明显。若肺压缩在3

3、0%以上时,则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气管向健侧偏移、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语颤减弱、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右侧气胸时肝浊音界下降,左侧气胸时心界叩不清,气量少时则可听到与心脏跳动一致的“劈啪”音(Hammnan征为了便于临床观察,据临床表现将自发性气胸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符合以下条件者为稳定型,否则为不稳定型:呼吸频率<24次/分,心率60〜120次/分,血压正常,未吸氧时SaO2>90°%,说话能成句。1.治疗治疗原则是尽快消除胸腔气体、降低胸腔内压、促进肺复张、去除病因、减少复发,治疗原发病、及吋处理并发症。2.1一般治疗应限

4、制患者活动,卧床休息,保持人便通畅,剧烈咳嗽可用镇咳药物,如喷托维林(咳必清)、可待因等。吸氧可加快胸腔内气体的吸收。2.2胸腔减压2.2.1闭合性气胸如临床症状轻,无明显呼吸困难、发组,肺压缩小于20%者,可保守治疗,不需抽气,气体在2〜3周内可自行吸收,但应住院观察,因气胸发生后24〜48小吋内奋可能出现症状加重。临床症状明显或肺压缩大于20%者,应于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抽气,一般每日或隔日抽气一次,每次抽气不超过1000ml,直至肺大部分复张,残余积气自行吸收。2.2.2交通性气胸因胸膜破口较大,原则上均应作胸腔闭式引流,必要吋负压吸引,胸膜破口

5、关闭后肺即可复张。若证实因胸膜粘连带牵扯而破口持续不闭,可经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治疗。2.2.3张力性气胸病情危重,必须尽快排气。情况紧急可用消毒针头插入患侧胸腔,使胸内高压积气自行排出,或用人注射器连接三通开关抽气缓解症状;亦可将粗注射针头尾部扎上橡皮指套,指套末端剪一小裂缝,插入气胸侧胸膜腔做临吋简易排气。当高压气体从小裂缝排出,胸腔内压减至负压吋套囊可自行塌陷,小裂缝关闭,外界空气不能进入。经以上处理病情缓解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或其他措施。2.3并发症的治疗2.3.1纵隔气肿和皮下气肿大量气胸吋胸膜腔内高压气体经破裂肺泡进入肺间质,沿血管鞘进入

6、纵隔形成纵隔气肿。气体还可能沿筋膜进入颈部及胸壁皮下组织形成皮下气肿。高压气胸抽气后气体可沿针孔而至颈部、胸壁皮下形成皮下气肿。此吋患者可冇颈部变粗,触诊冇握雪感。严重的纵隔气肿因压迫人血管而有胸骨后疼痛、气短、发钳、低血压等。皮下气肿与纵隔气肿可随胸腔抽气减压而自行吸收,较严重者可吸入高浓度氧奋利于气肿消散,病情严重影响呼吸、循环者,可做胸骨上窝穿刺或切开排气。2.3.2血气胸和脓气胸血气胸多由胸膜粘连带中血管破裂所致,肺复张后常可自行止血,如出现量大则需手术结扎止血。脓气胸应彻底引流,并根据感染致病菌选用抗菌药物,长期不愈形成慢性脓胸者应考虑手术。

7、1.讨论患者无明显原因而突发呼吸困难,胸部刺痛,U唇发紺,症状可进行性加重,应考虑自发性气胸。X线胸片检査可确诊。注意与肺气肿、肺人疱或先天性肺囊肿相鉴别。根据患者的状态、生命体征、基础肺功能和状态以及气胸的类型和气量选择治疗方案。张力性气胸以及大量气胸需要紧急排气治疗。对于病情稳定或相对稳定的患者都应密切连续观察,以防病情突然变化。定吋检查闭式引流管是否通畅,注意插管周围皮肤,警惕皮下气肿,甚至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参考文献[1]黄林生,许哲仪,肖大伟.72例自发血气胸方法探讨⑴.心肺血管杂志,2002,21(2):8183.[2】汪玉林,张萍芳.自发性

8、血气胸24例临床分析[」].疑难病杂志,2003,2(6):3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