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7的优化版)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7的优化版)

ID:27896539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7的优化版)_第1页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7的优化版)_第2页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7的优化版)_第3页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7的优化版)_第4页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7的优化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7的优化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优化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包括疾病种类有:美尼尔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

2、动脉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死等。诊断要点:(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l或MRA检查。(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眩晕程度分级标准0级:

3、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11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轻度:0、I级;中度:Il、Ⅲ级;重度:Ⅳ、V级。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二)证候诊断1、风痰上扰证:眩晕有旋转感或摇晃感、漂浮感,头重如裹,伴有恶心呕吐或恶心欲吐、呕吐痰涎,食少便溏,舌苔白或白腻,脉弦滑。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3、肝火上炎型: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

4、易怒,寐少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4、痰湿中阻型: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5、气血亏虚型:头晕目眩,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唇甲不华,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6、瘀血阻窍型: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呜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二、治疗方案(一)一般处理眩晕是一种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导致眩晕发病的因素较多,针对发病因素进行处理,才能得到预期效果。所以对眩晕治疗除药物治疗外,还要针对发病因素进行调节。如调节饮食,饮食尽可能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食品,适当多食蔬菜,尽可能戒除

5、烟酒;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坚持体育锻炼和参加文娱活动,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节制房事,忌纵欲过度;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防止七情内伤等。对眩晕严重者一定要求卧床休息及有人陪伴或住院治疗。(二)辨证论治1、风痰上扰证:治法:祛风化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制半夏、白术、天麻、茯苓、生姜、橘红、大枣。2:阴虚阳亢证治法:镇肝熄风,滋阴潜阳。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白芍、元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3、肝火上炎型:基本治法为:清肝泄火。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汤剂:龙胆泄肝汤加减:龙胆草、桅子、黄芩、生桅子、柴胡、木通、泽泻、

6、车前子、生地、当归、生甘草。成药:龙胆泻肝丸6克3次/日口服。4、痰湿中阻型:基本治法为: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云苓、蔓荆子、竹茹、泽泻、菖蒲。针刺:丰隆、中脘、内关、解溪、头缝,用平补平泻5、气血亏虚型:基本治法为:补气养血,健运脾胃。汤剂:归脾汤加减: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苓、龙眼肉、枣仁、远志、木香、甘草、阿胶。养血清脑颗粒4g3次/日口服。针刺:脾俞、足三里、百会、气海,用补法6、瘀血阻窍型:基本治法为:祛瘀生新,通窍活络。汤剂: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红花、麝香、黄酒、老葱根。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可选用丹红注射液、丹参

7、注射液、丹参酮11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红花注射液等。(三)西医治疗方案1、给予前庭神经镇静剂安定类药物肌注或口服;地芬尼多片口服;最好不超过三天;2、止吐药物甲氧氯普胺肌注或口服;3、给予抗胆碱能制剂-抗组胺药如654-2、非那根等;4、给予扩血管改善循环药物:静滴培他啶注射液或或口服倍他司丁片、氟桂嗪胶囊等;5、对因治疗;6、手法复位治疗。(四)护理1.急性期静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