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

法治的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

ID:27899357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法治的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_第1页
法治的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_第2页
法治的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_第3页
法治的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法治的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法治的供给侧改革的路径分析绥化市委党校摘要:从法治的源头一一立法、法治的基础一一文化、法治的关键一一执法、法治的核心一一司法改革四个方面探索法治的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举措。关键词:社会立法行政执法法治文化司法改革在扎实的“法治供给侧改革”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这个总目标,从立法一一法治的源头、执法一一法治的关键、文化一一法治基础、深化司法改革一一法治的核心四个方面,切实增强法治供给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引领性。(一)加快社会领域的立法,为实现改革成果共享提供法治保障。三中全会330多项改革,涉及240多部法律中的70%左右的

2、法律立、改、废、释问题,直指法律的完善和改革,四中全会提出的190多项法治建设的任务和改革措施更是直接的法治问题。所以,2016年立法的引领和保障更应加大力度、加强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依法治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全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新一轮东北振兴规划的四大原则之一就是着力改善民生。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财政等公共资金配置使用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要保住、切不可随意挤压。要突出重点,针对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脱贫等问题发力。可见,民生立法是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

3、间中国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的重点和核心。(二)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中国正值大转型期,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呼唤着法治精祌和法治文化的培育。唯有法治思维内化为整个社会的根木的价值理念,以法治思维推进国家治理,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培育法治文化,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一一形成法治文化的关键。因此,中央深改组第20次会议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学A)宪法和法律,带头历行法治、依法办事。标志着中国反腐里程碑的“周永康案”更具试金石意义一一到底是权力驯服了法律,还是法律驯服了权力,给全中国人民上了一节生动的法治课一一只有依法破除人治

4、,奉行法治,增强司法权威,才能根本上动摇信访不信法的人治理念,法治信仰才可能逐步形成,法治文化才能深入人心。(三)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只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才能充分发挥三大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这也是政府自身落实“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所在。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的原则,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取消。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公开“权力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给出“

5、负面清单”,明确企业“法无禁止皆可为”;理出“责任清单”,明确政府“法定责任必须为”。给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划定施展的边界。市场能做的,尽早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要还给社会;政府更多负责创造公平、高效的优胜劣汰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便捷企业和群众办事。2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执法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把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做到:第一,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执法行为;第二,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第三,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第四,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第五,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第六

6、,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第七,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近年来,公安执法规范化成了舆论持续热议的话题和公众质疑的焦点。“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纳入了中央深改组第24次会议议程。会议强调,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保障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要增强执法主体依法履职能力,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严格执法监督,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治理的有效性。法治作为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应该冋应转型发展过程中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构建权责明晰的、对维护群众利益具冇重

7、人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依法加强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重点问题的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使社会治理难题在执法司法环节加以解决,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四中全会特别强调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为此,领导干部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四)深化司法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法治的供给错配不能满足百姓对公平正义需求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