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ID:27899368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_第1页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_第2页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治王玉: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木文综述了H木血吸虫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总结了H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并结合0前家畜生产实际提出了本病的防治对策。关键词:円本血吸虫病;円本血吸虫;诊断;防治;作者简介:王玉锋,1978年生,女,毕业河南农业大学。1定义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又叫日本分体吸虫病,是由曰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严重地方性寄生虫病,以下痢、便血、消痩、实质脏器散布虫卵结节等为特征UL日本血吸虫病可感染人、畜,造成

2、损害甚至死亡,是黄牛和水牛重要寄生虫病的其中一种,对养牛业的危害很大。2病原学円本血吸虫病属于吸虫纲,复殖H裂体属。3流行病学血吸虫主要感染牛和羊,马、驴、骡、猪、犬、猫也可感染,还可感染小鼠、大鼠等31种野生动物,也可感染人。带虫的动物和人都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口本血吸虫病的中间宿主是钉螺,在我国是湖北钉螺,该钉螺共有10个亚种,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南的地区,一般没有钉螺的地方,该病不形成流行,血吸虫可通过胎盘、皮肤和口腔黏膜等途径侵害宿主。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5-10月是感染高峰期,这与钉螺活动和尾拗逸出时间紧

3、密相关。黄牛比水牛易感,K屮3岁以下的小黄牛最易感,发病率最高,症状也明显,结果也很严重,黄牛的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水牛的感染率虽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并且可以自愈,呈地区性流行状态。只要有接触含有尾拗的水,不论任何年龄和性别的动物都有可能感染。截止目前,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丙北地区未见发生过该病。4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4.1临床症状该病感染犬和犊牛时,症状较明显,猪和羊症状较轻,马没有症状。一般情况下症状是黄牛比水牛的明显,小牛又比大牛的明显。水牛和黄牛被大量感染的时候,常呈急性经过,少量感染时,多呈慢性经过,尤其成

4、年水牛,即使实验室检测为阳性,但仍呈隐性感染带虫不发病。牛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可将其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食欲不振,精神不好,反应迟钝,体温呈现间歇热,最高可升至40摄氏度以上,行动迟缓,腹泻、血痢,贫血,瘦弱,行动无力,起卧困难。最终因恶化而死亡或者转化为慢性型。慢性型临床上以这种类型的多见,食欲正常,精神沉郁,腹泻,排腥臭味的带血粪便,脱肛,肝腹水,肝硬化,瘦弱,产奶量下降,母牛受孕困难,妊娠母牛流产。犊牛生长发育障碍,多长成侏儒牛。4.2剖检变化病死畜消痩,极度贫血,皮下脂肪萎缩减少,肝脏和脾脏肿大,

5、背膜增厚,颜色为灰白色,肝脏有虫卵结节,颜色为灰白色或者为灰黄色,大小如粟粒大。腹腔积液;肠壁增厚,其浆膜面粗糙,并被淡黄色黄豆样结节覆盖,症状最严重的是直肠,其黏膜上冇溃疡、结节和瘢痕组织,经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其内部冇虫卵。肠系膜的淋巴结肥厚肿大,在门静脉血管以及肠系膜静脉内经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虫体。在其他内脏器官如心脏、脾脏、肾脏、胃以及胰脏等也可发现有虫卵结节的存在。5诊断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可对本病作出初步诊断,但要确诊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实验室诊断要按照《家畜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技术》(GB/T18

6、640-2002)来进行诊断。实验室样品的采集:患病动物的新鲜血液以及粪便等,全程无菌操作。6防治措施6.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治其发病的重要手段。做好环境卫生,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注意气候变化,确保畜舍通风良好;提高饲料营养水平。合理调整饲养密度。放牧需到无钉螺的地方,禁止家畜与染疫水接触,更不能饮用。6.2做好消毒工作坚持每天对栏舍、过道、器具、场内死角消毒;每周对场内环境消毒两次。严禁外来人员进山场区,工作人员进场必须要更换工作服,经消毒通道进场工作。6.3消灭钉螺可用茶子饼、氯硝柳胺以及石灰等药物消火

7、钉螺,也可以采用围垦和土埋的方式来消灭钉螺。6.4防止虫体传入引种应来自非疫区,并严格对引进的种畜隔离饲养。经实验室检测无虫体存在方可混群饲养。6.5治疗R前临床上用来治疗该病的药物有毗喹酮、硝硫氰胺和六氯对二甲苯。毗喹酮的治疗剂量为牛每公斤体重30毫克,黄牛最大用药量为300千克,水牛为400千克。山羊每公斤体重20毫克,口服。硝硫铽胺:黄牛每千克体重为3毫克,水牛每千克体重60毫克,均静脉注射。六氯对二甲苯:新血防片多用于急性期的患病牛,按每千克体重200毫克的量口服,联系使用10天。血防84620%油溶液为每千

8、克体重40毫克,每天注射一次,连用5天,间隔15天后再一次重复治疗。参考文献[1]闫若潸,李桂喜,孙清涟.动物疫病防控丁.作指南:第二版[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