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厂商谈如何实现电池有效管理.doc

各大厂商谈如何实现电池有效管理.doc

ID:27902987

大小:50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各大厂商谈如何实现电池有效管理.doc_第1页
各大厂商谈如何实现电池有效管理.doc_第2页
各大厂商谈如何实现电池有效管理.doc_第3页
各大厂商谈如何实现电池有效管理.doc_第4页
各大厂商谈如何实现电池有效管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大厂商谈如何实现电池有效管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各大厂商谈如何实现电池有效管理  电池续航时间一直是消费电子的头等问题,能否构建高效的电池管理系统更是能直接影响一个产品的好坏。鉴于此,电子发烧友诚邀TI、立錡科技、鸿富诚科技、RS共探消费电子电池管理系统市场发展趋势及创新技术,助力设计/研发工程师显著改进电池管理系统,进而从技术的层面为业界解决电子产品的电池续航问题。    TI无线充电及可穿戴设备的解决方案  无线充电芯片哪家好?相信大多数生产无线充电设备的厂商都会选择德州仪器。事实上,德州仪器作为最早加入无线充电WPC阵营的厂商之一,一直致

2、力于开发无线充电市场,旗下无线充电产品更是总类繁多。来自德州仪器的无线充电高级应用工程师唐鹏先生表示,德州仪器能满足用户无线充电接收端与发射端解决方案选型,并提供完整的芯片设计方案,无论是效率还是兼容性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德州仪器唐鹏先生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应用场景选择TI无线充电产品,唐鹏先生如是说道,在接收端方面,从应用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2W低功率到使用频率最高的5W应用,再到快充技术及大功率电器的10W需求,TI都有自己的设计解决方案。唐鹏先生还提到,TI的5W解决方案bq51221

3、在如今市面上最火热的无线充电产品三星S6及S6edge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TI无线充电接收端解决方案选型指南  其次在发送端方面,唐鹏先生告诉我们,在选择芯片方案前,用户需要先确认产品的标准输入电压,因为传统的芯片输出为5V,但在快充领域却达到了12V。再者由于在不同的情况下芯片支持的发送端线圈是不一样的,用户还需要选择使用的线圈规格。最后,唐鹏先生给我们推荐了10W无线充电+bq24261设计可以缩短充电时间,优化产品性能。    TI无线充电发射端解决方案选型指南  Bq25100及bq

4、25120作为TI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法宝,相比较其他的解决方案,是业内尺寸最小,功耗最低的电池管理解决方案。待机状态下,漏电流低至75nA,能有效改善电池待机时间。500uA的精确充电终止电流,更是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充电周期完成前传送到电池中的电能。    消费电子电池中的热管理技术  只要是电子产品,肯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半导体芯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多余的热量,使芯片过早失效。这些芯片对温度非常敏感,过热会对电子产品产生不稳定的安全隐患。那么冷却方案的设计就成了挑战。特别是现在随着功能的增加,相关散

5、热问题日益突显,成为电子设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潜在制约因素。对关键器件,需要合适的冷却策略来防止其过热和失效。来自鸿富诚科技的研发部工程师张海兴先生告诉我们,散热的主要核心是在热源与热沉之间,提供一条低热阻通道。    状态下两个接触面不需要任何介质材料填充也能进行热传导,但受制于材料的加工与装配因素影响,实际装配时的接触界面并不理想。放大状态下的接触界面,存在空隙。而使用介质材料则能将两个接触面由点接触转变为面接触,增加热通道。张海兴先生还提到,在不同材料的交界面上,存在一定的阻碍热量传导的素,这

6、一现象称为接触热阻,与电路中的电阻相类似。    鸿富诚科技张海兴先生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热设计呢,张海兴先生解释道,除了电子设备的标准设计温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条:热流密度>0.6w/cm2。当问到在热源与热沉之间接触的导热介质材料有哪些呢?张海兴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市面上常见的几款类型,如:应用在芯片与散热模块之间接触间隙比较大的导热垫,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需改变其物理状态的相变性材料,适用于高低不同的界面导热凝胶及适用于高低不同的界面导热硅胶。并解释说明了在热设计中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