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

浅谈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

ID:27908126

大小:6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6

浅谈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_第1页
浅谈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_第2页
浅谈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_第3页
浅谈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_第4页
浅谈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坚初的战斗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中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悟,把握鲁迅精神,与文化大师进行对话,是充盈学生精神世界的文化大餐之一,有助于学生养成真挚的充满人性的品格。对于当下的中学生语文学习来说,鲁迅作品有利于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涵养;对未来的发展来说,学生能通过鲁迅作品了解历史、社会和人生,感受社会的变化和语言的声音。初中语文课本共收录了鲁迅的9篇文章:其中有两篇选自《野草》(《风筝》《雪》),三篇选自《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

2、与》《藤野先生》),三篇选自《呐喊》(《社戏》《故乡》《孔乙己》),一篇选自《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其中阅读课文(除了文言文、诗歌、写作之外的课文)总数为108篇,鲁迅作品约占7%。从这个比例来看,鲁迅作品可算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头戏,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从作品的体裁上看,几乎涉及鲁迅创作的所有方面。可见,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为了更好地挖掘鲁迅作品的深层文化意蕴与感受作品当中的诗意,鲁迅作品一般在中学语文课上是精读课文,是属于阅读教学。根据新课程

3、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和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学语文课堂孜孜以求的鲁迅作品教学目标包括:领略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鲁迅作品,茅盾评论说:“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这些“新形式”,除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外,当然还包括他特有的语言风格。其语言结构的繁复、修饰语的叠加、标点符号的活用,都是同时代作家所不可比拟的。这一点在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诸多篇目中,都能感受得到。例如,《故乡》中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话语方式的对照

4、,《孔乙己》中孔乙己表现出来的失语症等等。这一表现形式就是要广大教师带领学生去感受的。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由于鲁迅作品作为文学作品,要让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说出这些体验,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然而与此同时,中学语文课堂上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分析的太琐碎使学生失去兴趣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学习,中学鲁迅作品的学习也不例外。面对鲁迅作品,许多老师所做的依然只是语言教学工作,呈现给学生的课堂体系是语言化或文章化的。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

5、一句话或某一词语反复推敲,不厌其烦,造成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晕晕乎乎的现象,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事实上阅读理解文本需要解读能力,浸入文本需要鉴赏能力,与文本对话需要整合能力,阐释文本需要逻辑能力。而分析太琐碎,对知识能力目标是一种违背。(二)片面的处理教材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一篇课文,如果教师讲得太少,学生总觉得心里空空的,而教师们呢?倘若不把课文分析得透彻,似乎也觉得不放心。于是乎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就成为理所当然。由于担心学生读不透鲁迅作品,每一篇文章几乎是以老师静态的“讲”完全取代了学生生动活泼

6、的自主体验和多元理解,根本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教师像大鸟一样将食物嚼细,再喂给嗷嗷待哺的小鸟们。粗看是教师对学生宠爱有加,生怕食物有块骨头,刺坏了学生的喉管;细想却是教师的粗浅疏漏:最有营养价值的部分早在嚼细的过程中流失了,吞食了残渣的学生能得到什么?而且每篇课文教师都滔滔不绝的讲析,日复一日,学生们都在教师的大包大揽中学习,久而久之,关于语文的视觉、听觉和思维都变得不敏锐甚至是迟钝了。在这种依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养成一种惰性:就是读书时,不求甚解和懒于思考。(三)主题的落后导致学生

7、体验情感而不得理论上教学目标应该锁定在引领学生亲近鲁迅,爱戴鲁迅,激发对鲁迅这个人的兴趣。目标不高,但教学实践却很难达到这个目标。这正是由于传统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着一个不易察觉、而又根深蒂固的弊端,就是相信课文中的意义是作者早就赋予的、永恒不变的。而所谓的理解课文,就是帮助学生找到一种方法去挖掘这己经存在的意义。《孔乙己》这篇课文,己经读了几代人,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一直遵从教参的说法,把孔乙己看成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从其自身找原因,也不难发现其缺乏适应生存的能力也是其不幸的原因之一,由

8、此获得一个启示:学会生存,这样的见解也许更有见地、更贴近生活。若是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不了情感,那要亲近爱戴鲁迅便很难。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在现今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鲁迅作品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的养成,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对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提出以下设想,抛砖引玉。、教师要提升自身素养,有足够的文化积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