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

ID:27913333

大小:5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_第1页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_第2页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_第3页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_第4页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需失衡及调适研究摘要: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供需失衡倾向明显,面临着“次级产品堆积与有效需求消减、有效供给不足和优质性缺失、供需实差损耗及其负面转移效应”等问题;主要是由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失衡状态所致,表现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特性隐现、开放市场环境下各部门竞争及其后果、资本霸权场域中道德话语权弱化”等;新形势下,以“供方规制和买方导向”推动供需的结构性优化,并从“思维理念再造、大数据匹配、合理化分配”等方向加强市场的战略性调适,促进市场供需的高效对接。关键词:《资本论》;供给侧;大数据;消费;厂商;分配;供需失衡;资本霸权中图分类号:F014.32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7-210104-0013-06一、问题的提出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然而,从2012年起转为中高速增长,2012—2015年经济增速分别为7.7%、7.7%、7.3%、6.9%”[2]。目前,“市场需求总体偏弱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次级产品堆积与有效需求消减时至今日,传统经济的诸多瓶颈日渐显现。第一,落后产能难以离场,次级产品严重滞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各个时期中,私人有很多浪费,政府也有很多浪费”[7],而过剩产能就是这些浪费的综

3、合表现。生产力日新月异,催生各种新型能源的出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在诸多行业形成落后产能。然而,在短期内淘汰这些产能难以成为现实。落后产能衍生的次级产品在惯性下持续流出,但由于市场的更新换代从未间断,诸类产出又不容易消化,其次级成品处于严重滞销状态。第二,短期性趋利心理,厂商盲目扩大生产。一般而言,生产厂商对于短期暴利“情有独钟”。为了获取利润增长,厂商往往在市场需要初现时,大量扩充规模,不惜一切代价突破生产容量。通常情况下,基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供与求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在短期内如此,更何况厂商对于市场信息往往“后知后觉”,其生产决策往往滞后于现实变化。留恋于短期暴利的厂商势必付出惨重代价。第三

4、,消费需求冷漠,生产厂商“遇冷”。次级产品质量处于劣势,人们对其持保守和排斥态度。即使在经济社会不够景气的前提下,部分消费者宁可选择少消费优质产品,也不会降低水准采购劣质品。如此,生产厂商与消费者的市场信心“两败倶伤”。生产厂商在扩大次级产品生产链的同时,给生态带来诸多隐患,使公众对其更为反感。并且,基于自然资源的有限及其稀缺性,劣质品和过剩品消耗的生产资料也进一步挤压了优质品的生存空间。有效供给不足和优质性缺失无效供给,就某种意义而言,是次级产品饱和的实然状态。第一,厂商过于理性,阻碍供给“质量同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为了谋取自身更高的利润,往往会采取不合理地控制成本或无条件地提高劳动

5、效率的策略。实际上,生产者作为“理性人”的一种,出于其动机维护自身效益也属正常。但在其大幅削减成本和盲目提升效率的同时,产品质量可能停滞不前或呈现倒退态势,即趋近于或低于合格的临界点,陷入了次级产品的生产陷阱中。第二,过剩产能饱和,资源配置不佳。资源,因其稀缺性或短期内不可再生、获取,成为生产厂商竞相追逐的对象。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钢铁、能源和纺织等经济部门中,却滞留了大量的落后产能。相对过剩的产品堆积,是资源极大程度闲置与浪费的表现,意味着稀缺的生产资料被“放错了位置”。第三,消费情绪弱化,无效供给堆积。日常生活中,优质产品缺失,将为广大消费者所诟病。基于市场中充斥着大量次级产品的现状,消费者

6、情绪低落,购买欲望弱化。对于次级社会产品而言,消费者对其抵制和排斥无疑是“雪上加霜”。由于次级产品长期无人问津,基于生产者对市场信息把握存在滞后性,盲目地保持或扩大生产规模,势必形成大量无效供给的堆积。供需实差损耗及其负面转移效应在西方经济学中,“看不见的手”受到了极度的推崇。第一,市场供需错位,“看不见的手”失效。从根本上来讲,市场调节并非万能也无法永恒,其劣根性仍难以依靠市场自身消除。当市场失灵时,若政府不加以干预和有效介入,势必引起更大范围的破坏,以及更为严重的经济失衡。第二,产品供需脱节。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科技与生产力发展迅速,若想保持供给与需求的有效统一绝非易事。消费市场中

7、的偏差,表现为有效供给的严重不足和无效供给的长期堆积,以及有效需求的难以满足。供给与需求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的脱节已然形成常态。进而,这种常态势必导致一系列恶性的循环往复,并最终消磨经济增长的活力。第三,供需形成实差,损耗转移致消费受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论述,“货币的相对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较发达的国家里,比不太发达的国家里要小”[8],同样可以借鉴到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当中。实际上,陈其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