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板市场

浅谈二板市场

ID:27915926

大小:68.2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二板市场_第1页
浅谈二板市场_第2页
浅谈二板市场_第3页
浅谈二板市场_第4页
浅谈二板市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二板市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二板市场一、“二板市场热”的背景自1998年7月28日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委托北京标准咨询公司,在北京召开首次“大陆企业赴港二板市场融资上市询证会”以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二板”是被人们日渐熟识,2000年4月的“世界经济论坛2000年中国企业高峰会”和5月的“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对境内外二板市场的关注和探讨,可以说达到了火爆的程度。这些活动的背景有三:第一,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主要载体。第二,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急需建立新的融资机制,传统的商业银行融资要么在政策上

2、难与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配套,要么其安全性和短期性特征与高科技企业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不相适应。第三,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机制有其特殊性。一是来自风险基金的风险投资;二是来自投资银行的战略投资,但这两类投资均须以在实施投资前即能找到退出资金的出口为前提,投资后一俟时机成熟即可通过溢价转让股权的方式从这一出口退出。能够满足股权式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特点的只有资本市场,而二板市场又是惟一具备风险投资进退机制的资本市场。因此,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担负起我国经济未来发展重任的前提,就是建立一个能为其高速成长提供资金保证和制度保

3、证的二板市场体系。二、加快论证确立我国二板市场的组建模式由于进入二板市场的门槛低,因此成为培育新兴高科技企业的肥田沃土,以世界最大的二板市场美国纳斯达克(NASDAQ)为例,美国85%以上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都是这个市场培育的,它有先进的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和投机性很强的做市商制度,为投资者提供最具想象空间的概念企业,正如朱基总理1999年4月为纳斯达克提词所言“科技与金融的纽带,成功与运气的摇篮”。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成为各国二板市场争夺的对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之间存在竞争,同一国家不同证券市场之间也存在竞争。香港

4、联交所创业板已明确把大陆成长型企业当作争取对象,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更是对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宠爱有加,随之,加拿大二板市场来了,新加坡二板市场来了,连为欧洲统一而设立的欧洲股票自动报价系统EASDAQ也来了。面对境外二板市场云集华夏的大力度推介和国内众多符合境外二板市场条件、上市愿望迫切的成长性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中国二板市场的发展惟有加快步伐,而即不为其提供境内上市机会,又不让其到海外上市的做法显然难以难系。在这一背景下,建立中国的二板市场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且必须加快论证,选择适当的模式。目前,国际上二板市场的组建模式主要

5、有以下3种:模式一(一所二板平行式):在现有证券交易所中设立—个二板(SecondBoard),作为主板的补充,与主板一起运作,二者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相同的监管标准,不同的只是上市标准的高低,如香港的创业板和新、马、泰等国的二板,二者不存在主、二板转换关系。模式二(一所二板升级式):在现有证券交易所内设立一个独立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交易市场,上市标准低,上市公司除须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及会计、法律、券商顾问和纪经人保荐外,并无其它限制性标准,如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替代投资市场(A1ternativeInvestm

6、entMarket,简称AIM),加入AIM市场两年后若无大恙,即可申请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挂牌。显然,主板和二板之间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模式三(独立模式):二板市场本身是一个独立的证券交易系统,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报价交易系统和监管体系,上市门槛低,能最大限度地为新兴高科技企业提供上市条件,如美国的NASDAQ,法国的NewMarket及欧洲的EASDAQ。就我国国情而言,大陆的二板概念主要受香港影响和不设第二交易所的政策制约,因此人们想当然地选择模式一或模式二,即“一所二板”模式。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一板二板”

7、模式存在的问题,其一,由于深沪股市扩容过快,上市公司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板风险本来就很大,而二板企业的上市标准低,股份又可全额流通,必然加剧深沪股市的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其二,把主板与二板共融于同一交易所而采用两套完全不同的上市标准和监管手段,将加大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其三,深沪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这与二板市场股份全额流通的高科技企业形成巨大反差,混在一起,对主板市场冲击过大;其四,用发展的眼光看,主板和二板的关系既不能简单合一,又不能长期分离,而像英国AIM市场把二板上市公司向主板升级过渡的作法也不符

8、合日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主力军的高科技企业的实情目前,说我国是一个科技大国还为时尚早,但我国却是一个国际公认的人才大国,这就为我国跨入世界科技大国之列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制度优于技术,资本决定制度,新经济的主要内容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主体既不是政府,也不是高校,只能是诞生于资本经济环境下的现代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