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成因和危害以及地震的应对方法

浅谈地震成因和危害以及地震的应对方法

ID:27917277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地震成因和危害以及地震的应对方法_第1页
浅谈地震成因和危害以及地震的应对方法_第2页
浅谈地震成因和危害以及地震的应对方法_第3页
浅谈地震成因和危害以及地震的应对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地震成因和危害以及地震的应对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地震成因和危害以及地震的应对方法摘要:地震是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其中令人类损失最为严重的灾难,地震带给社会和人们的是破坏和毁灭。但是,目前人类对地震的预报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因此普及相关的地震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了。那么,地震是什么?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在地震而前,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本文将浅谈地震的成因、规模、危害等以及地震时的应对办法和对策。关键词:地震成因规模危害应对方法一、地震的简介地震的概念地霞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诀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

2、,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基本成因是板块间的互相作用产生的(指构造地震)。巾于地壳不断运动,地应力在某一地点相对集屮,当地应力集屮到超过该岩石圈的弹性模量。岩石承受不/,就产生形变、断裂、错动,此吋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形式传到地曲产生快速振动,这就是地震的成因。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同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地震的规模震级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

3、的,规定以震屮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水平昀最大振幅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称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

4、

5、J■用来确定震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霞等。烈度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为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屮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霞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一般而言,震源浅、震级

6、大的地震,破坏妞积较小,但震中区破坏程度较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较大,而震屮区烈度则较轻。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儿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从I度到XII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木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VIII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地震的分布世界地震的分布时间分布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A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來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平静期。地理分布据统计,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的地震与

7、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闪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大洋屮脊地震活动带中国地震的分布屮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这5个地区是: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两南地区,包括丙藏、叫川中丙部和云南中丙部;丙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丙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一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地震的危害直接灾害破坏地震直接灾害是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以及地震波引起地而振动,所造成的灾害。主要有

8、: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猾坡、泥石流等),海啸、地光烧伤等。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火灾: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巾丁•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海啸:地震时海成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烈上升或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就是地震海啸。瘟疫: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

9、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行。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行,关系极为密切。滑坡和崩塌:这类地震的次生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和塬区,由于地震的强烈振动,使得原匕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山崖或塬坡发生崩塌或滑坡。这类次生灾害虽然是局部的,但往往是毁灭性的,使整村整户人财全被埋没。水灾: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巾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此外,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故等。这些灾害是否发生或灾害大小,往往与社会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二、地震的应对方法单位减灾对策单位及社会团体,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和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