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开题报告】

ID:27927682

大小:57.9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财务管理浙江龙盛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研究意义: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人力资本的拥有水平和对人力资本潜在价值的开发能力上。从理论上看,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自有性”、使用过程的“自控性”和质量的“不可测量性”等特征使得传统的、简单的劳动契约无法保证知识型员工尽最大努力自觉工作,在管理手段上也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约束。而股权激励恰恰可以弥补传统管理方法和激励手段的不足。在管理理念上,它通过员工对股权的拥有使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由原来简单的雇佣与交换关系变为平等的合

2、作关系;在激励与约束的方法上,它通过建立所有者与员工之间在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收益、公司价值以及事业成就等方面的分享机制,形成所有者、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共同体;在管理效果上,它变以外部激励为主为以员工自身的内在激励为主,变以制度性的环境约束为主为以自律性的自我约束为主。结果必然是有利于充分调整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人力资本潜在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分析各因素对股权激励的影响,企业才能更好的完善股权激励方案。总之股权激励是解决公司治理长期激励机制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预期目标:本文首先介绍股权激励的含义和分类,并通过详细阐述人力资本理论

3、、委托代理理论等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然后结合浙江龙盛的股权激励方案,对方案设计中各要素的操作方式和影响的因素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建立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以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能够更有效的运行。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在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中,人力资本的显著标志是,它既是人自身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一种资本,是未来收入的源泉。对于两种资本的价值,舒尔茨(1982)指出:“1909-1929年间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儿乎是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两倍,但在1929-1957年间,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4、却超过物质资本”。现代企业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往往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委托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管理。KaplanandAtkinson(1999)表明激励方案的目的是使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经理)具有共同利益。以国外的发展來看,其屮某些学者认为公司规模对于股权激励有着一定的影响。Smith和Watts(1992)认为公司越人越需要具有高度才能的管理层,也应有更高的股权薪酬,所以得出规模越大的公司对股权激励的选择倾向越大。后来的Core和Guay(1999)通过使用股票市价的对数来代表公司规模,进行分析后也得岀了类似结果。同

5、吋学者GaverJ和GaverK(1993)运用实证分析证明了公司增长机会与管理层股权激励Z间存在一个正相关关系。随着股权激励方案的发展,学者的研究越加深入。Ilideaki和Michael(2005)对日本1997年后344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人公司进行研究,通过事件研究法和logit模型考察了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市场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成长性高、财务杠杆低、股权分散的公司更容易实施股权激励,并且这种措施具有较好的市场效应,能够整合股东和经理人的利益。关于股权激励与业绩的关系,Jensen和Meckling(1976)的研究屮最早开始把管理层

6、持股与公司绩效联系起来,并提出了著名的“利益汇聚假说”。他们认为随着管理者在公众持股公司中持股比例增加,来提高其所有权可以提高公司绩效。Morck,Shleifer和Vishiny(1988)运用分段回归的方法,通过对1980年500强企业中371家公司分析发现,管理层持股在0-5%时,与公司业绩之间呈正相关;介于5-25%时,股权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超过25%后,又呈正相关。Loderer和Martin(1997)对美国1978-1988年发生并购867家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管理层持有较大股份并没有改善企业的业绩。Barnhart

7、和Rosenstein(1998)运用敏感性分析关于董事会构成、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业绩的联立方程,他们的研究结论支持了Morok,Shleifer和Vishny(1988)的实证结果。2.2国内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逐步引入企业股权激励制度。股权激励在我国已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从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员工持股到经营层股权激励,再到2002年的管理层收购,一直到如今股权激励的完善与深入。郝晓东(2006)指出人力资本价值是企业最主要的无形资产,人力资本作为要素投入,必须同其他资本一样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特

8、征决定了对人力资本要进行充分的激励。谭小红(2007)指出委托代理理论从原理上解释了为什么代理人在代理过程中会出现道德风险,而现代契约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