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美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程中美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ID:27929095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新课程中美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_第1页
新课程中美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_第2页
新课程中美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_第3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中美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中美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杜佩林河北省崇礼县教育局教研室076350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感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要联系实际阐释美在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要求教师能够发现揭示教材和生活中的美,引领学生感受美、领略美、享受美,在美感中徜徉,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能力和历史素养。关键词:美感教学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趣”实际上就是正确的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判断力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则是老师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2、首先教师要具备审美发现能力,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境界。“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历史教师木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一一能够领会、体验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这种品质。新历史课程与旧历史课程相比,突出了以人为木的理念,突出了人的精神陶冶和人格养成,突出了美育在新课程的重要作用。翻开新课程下的历史教科书,美的内容随处可见,吻合着历史的真实。旧石器时代,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己经懂得用穿孔的兽牙、石珠作为装饰,还把石珠“经过磨制并染成红色”显示其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人会用黑色和褐色的人面、鱼型等来点缀陶器,把它们刻在陶盆碗

3、、瓶罐上感受其美,即为彩陶。大汶口墓葬中出土的白陶、黑陶色彩明丽,缕空象牙梳精密细致,享受其美。正是这种朴素的原始的审美意识,促进人类于不断变化、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美、创造美。人类到了文明时代审美观念愈加强烈,殷商的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举世文明,秦长城、兵马俑、始建前秦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北宋的《清明上河图》、苏州园林等光彩夺目,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美不胜收。在历史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美展示给学生,诱导学生发现历史知识中蕴藏的丽质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其次是诱导学生感受美。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

4、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审美观,而新课程又重在教师的引导。《走进新课程一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一文中写道:“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艺术手段,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眉颦眼笑,巧妙地诱导和培育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第三是巧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领略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砬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

5、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历史教学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本中的插图,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比较直观的感受。如讲到古希腊、古罗马吋,可以穿插展示希腊德尔菲的神庙遗址、罗马圆形人剧场遗址的图片,让学生从欣赏中感到建筑美是不朽的艺术。讲到文艺复兴吋期的美术三杰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拉裴尔的《花园中的圣母》等又可穿插进来,使学生从视觉上领略到不同人物形象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体会到这些美术人师构图之精美,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艺术美,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讲到音乐吋,可让学生看到有关W多芬的图

6、片,同吋插播W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使学生尽享美妙的旋律,欣赏其蔑视权贵、热爱人类的崇高理想。还可利用学校现有的幻灯、投影、信息网络等电教手段,使学生置身于生动形象的历史事件中,身临其境地感知不同历史吋期的人和事,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形成一定的判断力,学会历史地、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让学生观看敦刻尔克大撤退、日本偷袭珍珠港等资料片断,使学生认识到战争之残酷、规模之宏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痛恨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更加珍惜今天和平美好的幸福生活。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多样地采取直观教学手段,从视觉、听觉上帮助学生直接

7、感知历史课中的美,使之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很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综上所述,走进新课程,教师要正确地启迪学生感受其中之美,让学生领略它、欣赏它,在历史新课程的美感中徜徉,获得知识、能力和素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