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

ID:27934187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_第1页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_第2页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_第3页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_第4页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研究[摘要]要解决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加强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加强法制宣传,继续制定和不断完善青少年隐私权的社会服务政策,建立保护青少年隐私权所需要的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对青少年隐私观的社会心理研究,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隐私保护随着科技手段的提高和新媒体的发展,猎取他人隐私以达到商业及其他目的的社会现象日益增多,因此隐私保护越来越被社会和个人所重视。青少年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特殊阶段,随着我国社

2、会转型进程的日趋加深,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更加突出。目前我国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比较薄弱,对青少年隐私侵权行为的制度建设更是稀少,这给青少年成长和社会稳定带来诸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探讨转型期青少年的隐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一、新媒体下青少年隐私观特征从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来说,青少年的隐私观具有如下特征:(1)与长辈相比,青少年在隐私上缺乏独立性。长辈由于年龄和辈分上的优势,对自身个人信息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青少年仍然是在长辈管辖之下,隐私很少给予自主权。(2)青少年隐私权观念处于由淡漠忽视向逐渐重视的转变过

3、程中。在转型期间,由于传统文化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青少年不断追求对个人资料、信息的自主控制权,开始增强对个人隐私权的重视。(3)与西方青少年相比,中国的青少年在性和爱情方面的隐私保护观念更强烈。(4)青少年的隐私开始呈现出一种针对不同对象的选择性。如在父母面前说父母赞许的内容,在朋友面前谈论共同感兴趣的事情,在陌生人面前无所顾忌,在熟人面前谈话内容有所选择等。个体是有差异的,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类型的隐私观:(1)青少年的年龄越大,他们越期望对自己私人信息更有效的控制,因而自我隐私保护的意识越强。(2)女

4、性青少年希望能够更多地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而男性青少年对自身隐私较少重视。(3)家庭状况对青少年的隐私观有重大影响。如健全家庭的青少年对人不存在戒备心,不重视对自身隐私的保护;家庭中父母的学历越高,青少年对保护自己的隐私意识越强;经济状况富足的家庭多数都会溺爱子女,使青少年不够注重对自身的隐私保护。(4)青少年所处的成长环境影响青少年的隐私观。种种迹象表明,在社会中成长时你所遇到的人、事情、价值观都会影响自身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对隐私的理解。、新媒体下青少年隐私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新媒体下青少年的隐私观存在

5、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不强,其隐私权容易受到他人侵犯。如被他人私拆信件,偷看日记等;被他人盗用或公开姓名、形象、住址或电话号码等;在自身隐私无意中泄露,并因此而受到威胁时容易妥协;容易被他人用高科技产品观察和娱乐。(2)无隐私观念,容易侵犯他人隐私权。如盗用或公开他人的姓名、形象、住址或电话号码等;未经同意进入他人住宅和房间等;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它们公开等。(3)整个社会没有为青少年的隐私提供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在社会转型期中,社会变迁

6、使得青少年的自我价值观发生改变,加之目前社会上还没有为青少年隐私保护提供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这些都导致青少年对自我隐私观的认识模糊。导致青少年隐私保护问题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一)宏观角度。(1)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青少年往往容易迷失在物质至上的潮流中,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引导,就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定位,造成青少年隐私权受到侵害。(2)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接触的媒介信息,而媒体在商业利益面前总会把利益放第一位,因此容易造成媒体在商业过程中对青少年隐私保护的疏漏。(3)网络的匿

7、名性使青少年对自身的信息缺乏保护意识,如果青少年的隐私在互联网上被非法披露,这将比任何一种传统媒体对青少年隐私的侵害更为严重。(4)一些科技产品使人们隐私的侵害变得更为容易,青少年缺乏保护意识容易成为侵害的对象,同时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也喜欢去尝试猎取别人的隐私。(二)微观角度。(1)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矛盾期,同时由于自身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差,易受情绪支配而不能理智地思考,因此造成对隐私保护不能恰当处理。(2)家庭对于青少年的隐私观有着重要影响。如果父母借着反对早恋来限制孩子和异性交往等,会促使青少年隐匿自

8、己的行为,从而过度保护自己的隐私;如果父母对孩子放任不管,就会潜在地鼓励青少年轻视隐私保护。(3)青少年己经开始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身份和地位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他们不得不学习社会规范和交往心理、角色心理及各种社会行为。在这些诸多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畸化都会影响他们的隐私观。三、加强青少年隐私保护的对策和建议加强青少年隐私保护需要教育引导、法制建设、政策支持以及科学研宄等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