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白《古风》的社会现实性

论李白《古风》的社会现实性

ID:27959155

大小:75.8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7

论李白《古风》的社会现实性_第1页
论李白《古风》的社会现实性_第2页
论李白《古风》的社会现实性_第3页
论李白《古风》的社会现实性_第4页
论李白《古风》的社会现实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李白《古风》的社会现实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李白《古风》的社会现实性论文关键词: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社会现实性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其中包含有唐玄宗时期的政治由开明到黑暗腐朽的;有反对不义战争的;有天宝时期的政治和政策脱离社会现实的;有李白个人怀才不遇,说明当时轻视贤才、重用小人等方面的内容,集中反映了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社会现实性。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前期写出了无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浪漫美丽诗篇。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变化,李白的笔触逐渐由浪漫主义的高峰融进更多现实生活的气息,笔端上饱醮着天宝以后现实生活

2、的灰暗色彩。诗篇里流露着忧愤和控诉,揭示着唐王朝由腐败走向没落的社会现实。“古风五十九首”就是这样的佳作。“古风五十九首”并不是一时一地之作,而各个时期作品都有。古风,即古诗。李白的"古风"是以五言古诗形式表现的诗歌。《诗经》中把采集的民歌称作“风”,“风”又作为诗歌的同义语,而后人把凡是带有民歌特点的诗都称为“风”,因而诗人又称为'‘风人”。“古风”也就是古诗的同义语。“古风五十九首”就思想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论诗,揭露现实,咏史,感遇等几个方面。论诗公认的是第一首(大雅久不作)和第三十五首(丑女来效颦)。其它各篇无论是游

3、仙或咏史都联系着诗人的遭遇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面貌。首先直接对当时黑暗和腐败的政治予以否定,并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的诗,在“古风五十九首”中约占三分之一。这些诗构成了李白诗歌思想内容上最光辉的一部分。例如《古风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患干虹蜕,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诗中诗人用极其鲜明地笔调刻画了当时京城长安官僚“中贵”的骄横形象。而斗鸡正是当时以玄宗为首的腐朽统治阶级荒唐生活中的典型事实。十三岁的斗鸡儿贾昌即因这一技之长而

4、受到与公卿同等的待遇(陈鸿《东城老父传》),使得当时京城的人们传唱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那些达官贵臣骄马轻蹄,驱车飞奔,掀起的扬尘也要使道路昏暗,他们骄横跋扈,出E1气也像虹蜿一样上冲云天,就连路上的行人见了,也要吃惊打颤。然而诗人却极其鄙视这些人,认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大盗。“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一方面反映出李白对这些斗鸡走狗之徒的疾恶和痛恨;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唐王朝政治昏暗得已辨不出好与坏、是与非的现状。又如,《古风四十六》: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风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

5、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自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翕忽,失路长弃捐。独有杨执戟,闭关草太玄。这首诗歌是《古风二十四》的姊妹篇,对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生活作了更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痛斥唐明皇荒政误国的行为一一唐朝开国一百四十年来,国容是多么的强大啊!“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可是到了你唐明皇就开始骄傲和昏庸腐朽起来,不谋国政,耽溺于荒淫,让斗鸡走狗之徒的腐败分子横行于宫廷中。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掩蔽白日,动摇主听,指挥扭转青天。这正像他在《远别离》中所说的那样:“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然而诗人对这些宠信之徒轻蔑地讽刺道

6、:你们趾高气扬的日子该是多么短暂的一翕忽啊!误国殃民的腐败分子总有一天会遭受人民的唾弃。同时也包含了诗人对唐玄宗的规劝和讽谏。最后诗人却赞扬汉代杨子云淡泊自如,不入势力之流,“闭关草《太玄》。在这些揭露和讽喻里,不仅深刻暴露了唐王朝的政腐官黑,而且还可以使我们体味到诗人强烈的爱国忧民之心。其次揭露唐玄宗晚期奸人当道,弄虚作假,不顾人民死活,求歌舞升平、花天酒地的生活。李白的时代,李林甫执政十九年之久,他树党营私,排斥有正义感的人,制造政端,助长了安禄山的反动势力。杨国忠利用裙带关系,窃取要职,纵容高力士作恶,也纵容王铁采取弄

7、虚作假手段聚敛财富。这一切都加重了唐统治下人民的苦难和负担。而唐玄宗这时还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付宰相,边事付诸侯,夫复何忧?”当时的杨国忠几次发动边防战争,打了败仗,还假造捷报向皇上说打了大胜仗。而安禄山的反形已露,唐玄宗反把告发的人捆送给安禄山。早年精明的李隆基,这时已昏昏沉沉地睡在即将爆发的火山VI上。从这些现象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李白在《古风五十三》中所说的“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弑齐君。”并非是无目的的泛泛咏史,而是以商纣、楚怀王来影射唐玄宗。而李林甫、杨国忠之流也正是各怀野心,“奸臣欲窃位,

8、树党自相群。”而“果然田成子,一旦弑齐君!”也并非危言耸听。而恰恰是言未尽,天宝十四载(755年)“渔阳鳖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明皇为保住自己性命,不恤人民死活而仓皇西逃。唐明皇政治上的昏庸腐朽终于酿成了它统治上的日趋崩溃,无可挽回,花落流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