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中解题后的再思考

论数学教学中解题后的再思考

ID:27959481

大小:8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论数学教学中解题后的再思考_第1页
论数学教学中解题后的再思考_第2页
论数学教学中解题后的再思考_第3页
论数学教学中解题后的再思考_第4页
论数学教学中解题后的再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数学教学中解题后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数学教学中解题后的再思考摘要: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解答完题目后进行再思考,来巩固所学知识和发展其解题能力,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解题的价值。关键词:数学教学;解题;再思考在数学教学中,解答完一道题目后,并非大功告成,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再思考,以求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巩固和扩大演练成果。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这样写道:“通过回顾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与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这段话体现了解题后再思考的教学价值。解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应再思考些什么呢?一、思联系解题后,回顾解题中所联系到的基础知识

2、,有利于提高分析和归纳思维能力。例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加-3)x-m2=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B满足+二1,求m的值。解:由题设知△=(加-3)2-4m2>0,解得mV。V+=1,即(a+0)/a0=1,a+B二aB,又a+B(2m-3),aB=m2代入上式,得3-2m=m2,解之得ml=-3,m2=l,Vm2=l>,故舍去。m-_3o解完后,再回顾一下,发现用了根的判别式、分式的通分、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不等式等知识。如果把各量之间的关系和各知识点都弄透了,当碰到有关这些知识的习题时,便可避免解题的盲目性。二、思多解不少习题,可有多种解法,因而解完一道

3、题后,应周密地思考是否还有别的求解途径,以求最简的解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2:解方程:Ix-1

4、+Ix-5I=4o按常规,此题一般有两种解法:一种是分x5三种情况进行讨论;一种是取特殊值法。对此题而言,显然是后一种较为简便。但是此题借用绝对值定义法求解更为简便。事实上,由绝对值定义得知:1与5之间任何一点均可满足原方程,故原方程的解是:1WxW5。三、思规律解题后,回顾解题方法中有无规律可循,从特殊题目的解法引伸到一般题目的解法,有利于强化知识的应用,提高迁移能力。例3:实数a、b、c满足(a+c)(a+b+c)<0,求证:(b-c)>4a(a+b+c)o本题的

5、已知条件与求证结论没有直接的联系,故难以直接证明。但观察所要证明的结论,可由(b-c)-4a(a+b+c)>0变形得到,因此考虑运用韦达定理等知识,并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或二次函数来求解。证明:当a=0时,若b二c,则(a+c)(a+b+c)二c(b+c)=c•2c=2c^0,与题设相矛盾,故a=0时,bHc,那么结论显然成立。当aMO时,构造二次函数如下:y=ax+(b~c)x+(a+b+c)于是,当xl=0时,y1二a+b+c;当x2二T时,y2=2(a+c)又由题设(a+c)(a+b+c)<0知yl与y2异号,从而二次函数的图象必与x轴相交。于是,说明一元二次方程ax+(b-c)x+(a+

6、b+c)=0有两相异实根,从而方程根的判别式大于零,即有(b-c)-4a(a+b+c)>0,故(b~c)>4a(a+b+c)o这种方法是从结论出发,它与一元二次方程的△二b2-4ac和韦达定理等规律相吻合,因而想到巧妙地构造岀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或二次函数进行证明就迎刃而解了。解题时常常要经过观察发现所给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特点,去寻找解题规律,总结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四、思演变解题后,改变原题的结构或其它方面,往往可使一题变一串,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广思路,举一反三,提高应变能力。例4:m为何值时,x2+(m-3)x+m=O的两个根都是正实数?这是一道运用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基础题。方

7、程有两个正实数根的条件是:(ni-3)2-4m^0和m-3<0以及m>0,解之便得0

8、y2-4x+2y+l=0。解:原方程变形为(x2-2xy+y2)+(4x2-4xy+y2-4x+2y+1)二0,即(x-y)2+(2x_y-1)2二0,利用上式左端的非负性,可解得x=,y=lo利用非负数性质,可以简解以下习题:(1)已知x2+4xy+7y2-2xT6y+13=0,求/(x+)的值。(2)已知Ix-y+3I+Ix+2y-lI=0,求x和y的值。(3)若a>b、c为ZXABC的三边,且a2+b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