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心理对法律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

民俗文化心理对法律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

ID:27961033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民俗文化心理对法律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_第1页
民俗文化心理对法律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_第2页
民俗文化心理对法律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_第3页
民俗文化心理对法律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_第4页
民俗文化心理对法律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俗文化心理对法律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俗文化心理对法律认知和实践的影响及其教学策略罗树康邱海民(广西百色市右江区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百色533000)摘要:民俗习惯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至今仍广泛存在于民间社会中,民族地区的学牛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民俗情结的影响或控制。木文以广西百色地区的一些习俗为例,来说明民俗文化心理对学牛学习法律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关键词:民俗文化心理认知结构法律课教学策略民俗即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不同的牛活环境、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经过群体活动约定俗成的文化模式和行为准则。法律和民俗习惯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

2、缕的联系。从法律的发展史看,法律脱胎于习惯和习惯法;从法治社会建设上看,超越民俗文化,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从公民成长规律上看,超脱民俗情结,也是形成公民意识的必经途径。2008年12月9日,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教学目标,这实质上是提出了学生从乡土社会、熟人社会的角色到公民社会角色转变的任务。法律是国家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社会规范。但是当代中国仍是一个城乡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区别较大的二元结构社会,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反映的民俗习惯,仍活生生地存在于当代人们的生活当

3、中,特别是广泛存在于广大的农村社会当中。在长期的社会牛活历程中,民俗习惯已经内化为乡土社会中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和重要的价值标准,成为一种“民间法律”,起着规定或控制人行为的作用。乡间农村处在法律制度网络的末梢,外在的约束条件和限制减弱,民俗习惯实际上起着调整民间社会关系的作用。自然,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民俗情结的影响或控制,这些民俗情结在法律课教学中产牛了复杂的作用。笔者试图以广西百色地区的一些习俗为例,来说明民俗文化心理对学生学习法律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一、“抱团”结社情结。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和地缘为

4、基础形成的社会,特别是在相对封闭的边远地区农村,更是一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由于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化,不同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加强,人们外出求学、谋生的过程中,为在“陌生社会”中得以自保,常常以老乡、同姓为中介重新组合,形成一些具有强大约束力和凝聚力的活动群体。这种结社情结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仍顽强地存在于民间记忆当中。在百色地区就存在一种“抱团”结社风俗习惯,人们岀外谋生求学,同乡同姓之人见面分外亲,通过民俗文化中介,形成“团体化”的非正式社会群体。百色地区的学生也具有这种“抱团”的习惯,到县城读书,同乡

5、同姓人就自觉地形成自己的团体,期望依靠团体的力量克服“陌生人”环境下可能产生的各种困难,抵御可能发生的危险。这些团体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更是常见。“抱团”的形成,是建立在血缘或地域关系的基础上,从众聚合的特点十分鲜明,因而对个体产生了或强或弱的控制作用。在这种团体形态下,“是亲三分向”,个体的思维模式具有经验伦理化的倾向,行为上具有盲从性、从众性。这种“抱团”习俗一方面表现出团结互助的善良的风俗特点,给予学生安全感,增强了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一方面由于个体行为的盲从性、从众性,在发生纠纷吋容易发生群体性对抗事件,增加了学生违法行为的风险。“

6、抱团”习俗的盲从性、从众性心理也阻碍着学生独立人格、法治规则意识的形成。二、“单挑”习俗。在历史上,百色地区的靖西、德保、田阳、那坡等县区各民族人民,在境内高山峡谷、大江大河之间繁衍生息,又处在国家边境,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险恶,当地人有习武强身自卫的习惯,崇尚武功,民风骡悍,是广西南拳流派的摇篮。这种尚武民俗文化在边疆人民爱国保境、维护祖国统一历史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明朝,有巾帼英雄瓦氏夫人带领桂西壮族男儿组战的“狼”兵,在战斗中凭高强武功,陷阵博杀,以少击众,在明朝抗倭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清末爱国将领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就是以武艺

7、精湛的桂西民众为基础组建起来的,在抗法保国斗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中组建的以壮族士兵为基础的红七军,以敢打硬仗而驰名。民俗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尚武的族群来说,荣誉、尊严比生命更可贵,怯懦是可耻的、不能容忍的事情。在桂西部分地区,存在着一种“单挑”的民俗,即在宗族制度无法解决纠纷的情况下,以决斗形式解决问题。较为著名的如“比武定亲在多男追求一女且无法妥协解决的情况下,通过比武,胜者定亲,败者退出。“单挑”对胜者来说,力量、勇气和战功是他的名誉;对负者来说,通过比武虽败犹荣,捍卫了自己的尊严。现在这

8、种“单挑”I口俗虽渐趋消亡,但作为它的伴随物的民俗心理依然顽强地存在着,深深地影响着部分学生,成为一些职业学校学生恃勇呈强、打架斗殴的思想根源和心理避风港。“单挑”民俗将私力救济作用扩大化,削弱了法律规范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