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ID:27963410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陈文超湖北省咸丰县丁寨乡中小学445603德育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渗透,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击:我们要培养学牛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笔者认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因此,数学教师首先是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牛的德育教

2、育问题,要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以数学课堂教学为阵地,联系学牛德育实际,拓展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运用高效课堂学习方法对学牛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利用数学优秀人物对学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实际树立学牛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借助数学知识引导学牛反对拜金主义。究竞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想有以下几个有效途径:一、运用高效课堂学习方法对学牛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高效课堂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我县课堂教学所推崇的学习“模式”,它是学牛自主学习的继续和延伸,也是探究性学习的前奏。在进行探究学习时,学生在教师

3、设计的导学案中去看书、合作、探究,然后试着去达到这些目标,就会考虑到合作活动中方法和观点的多重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些知识问题会引起学牛争论,在争论中逐步同化,达到认知的统一,因而学生在观点上会有一个较大的协调过程,这种协调有助于培养学牛的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秋季学期,第3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很好例证。组长李尚,成绩较好,该组有两个同学成绩很好,但也有同学叫王林,成绩较差,乂不爱说话,不爱发表个人意见。为了木小组的整体成绩,为了木小组在班级中的位置和在老师心中的印象,在李尚的带领下,他们一起帮助王林,结果令人满意,王林进步了,整个小组进步了。像这样

4、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与容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例子正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二、利用数学优秀人物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涉及到许多数学界优秀的重要人物,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而且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利,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利。例如:《正负数》、《勾股定理》、《圆周率》、《杨辉三角》等数学知识,都是我国古代在数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潔源县人,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他勤奋好学,刻苦实践,是我国古

5、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杨辉,字谦光,南宋吋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他的这一发现比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现了“帕斯卡三角”早近三百多年。这些真实而典型的数学优秀人物(数学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能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三、结合教学实际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教材中的一些定

6、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数学本身普遍联系的规律,有的对立统一,有的满足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例如函数问题和轨迹问题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正数和负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等都是数的对立统一;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都是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还有几何证明中分析法与综合法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因此,在数学教学过

7、程中,我们必须适时地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相结合,让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有利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四、借助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反对拜金主义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岀: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

8、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