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

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

ID:27964145

大小:76.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_第1页
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_第2页
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_第3页
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_第4页
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派驻机构改革有哪些思考呢?小伙伴们有知道的吗?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正是这方面的范文,下面大家一起跟来看看这篇浅谈关于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州纪委监察局派驻机构改革的思考派驻监督是党的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中央纪委依据党章规定,率先在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设立派驻机构实现全覆盖,并对机构名称、责任权限、工作关系、管理保障、组织领导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当前,中央纪委、省纪委已基本完成了全覆盖的目标要求,目前正有计划地推进州、县两级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工作。现结合XX州实际,就目前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改革存在的问

2、题进行分析,探讨对策。一、州纪委监察局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基本情况2008年4月,根据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在全省所有州市全面推行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改革的部署,出台了《XX州州直单位纪检监察派出(驻)机构统一管理实施方案(试行)》。除州公安局、州司法局纪委和州法院、州检察院纪检组编制暂维持现状外。将州纪委监察局已派驻和拟派驻的原24个派驻(出)纪检组(纪委)进行重新整合,集中派出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每个纪工委监察分局行政编制5名,共20名,编制单列,由州纪委监察局根据派驻(出)机构改革工作的需要,统一调配使用。明确为正处级机构,按照党群口.

3、社会事业口、经济贸易口、重点项目口。分类监管77个州直单位,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行模式。从成立8年的实践来看,实行纪工委监察分局统一管理,Ilf对驻在部门权力运行、重点环节等部位实施了有效监督,特别是2014年“三转”回归到'‘监督执纪问责”主责主业上以来,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有力推动了驻在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和反腐败工作的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二、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xx州现行的纪检监察派出纪工委模式虽然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作显然已经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4、一)监督面广、力量分散。4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承担着77个州级部门的监督联系任务,平均每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需监督联系19个单位(部门)。存在着监督联系单位(部门)多、监督力量弱化、对重点单位(部门)和关键环节难以实现有效监督等问题。(二)体制不顺、成效不好。长期以来,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采取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模式,虽有利于人员管理和工作安排,但同时也使派出机构产生了“听指挥打仗”的依赖感,独立开展监督执纪的能力弱化。一方面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与纪委监察局机关各室之间的分工协调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工作职能交叉、多头抽调纪工委人员情况;另

5、一方面,纪工委开展工作存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好,“规定动作基本做到位,自选动作不多”现象,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三)意识不强、工作被动。由于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定点在驻在部门上班开展工作,对其他负责监督联系的部门沟通交流少,一些单位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一些重要会议不通知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列席,一些重要工作情况不及时上报,造成纪工委与其监督联系单位之间的工作出现脱节,出现了一些工作监督的“空场”和“盲点”。(四)监督脱节、实效性弱。一是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由于无法参加一些由州委、州政府召开的涉及各职能部门并由各职能部门具体承办实施相关工作的工作

6、会议和接收相关文件,无法及时掌握政策、信息和工作安排,导致对驻在和联系单位的“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工作出现脱节;二是由于各监管单位的性质和工作职责不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部位和重点也各不相同,派出机构如不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就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防范措施,监督效能就要大打折扣,导致监督的针对性不强。三是部分监管单位由于与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沟通联系少,报告少,参与少,监督滞后,导致派出机构对所监管单位出现的廉政风险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影响难以挽回,监督的时效性不高。(五)探头迟钝、监督滞后。一方面,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虽然常年在驻在部门“蹲点”,

7、但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对监管单位基本以参加会议、巡查走访、监督检查等方式开展工作,对单位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难以真正融入单位的实际工作,导致监督的全面性不够,在落实事前参与、事中监督方面执行力度不够,存在监督滞后问题;另一方面,在驻在部门久了,容易降低判断力,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现象,对一些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感觉不敏锐,不能及时发现,使纪检工作处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低水平运作层面,缺乏实招和高招。(六)循环不畅、活力不足。一是派驻干部交流出口不畅。体内循环机会少,体外循环基本没有可能。不少人十几、二十年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缺乏学

8、习的动力,容易产生惰性和暮气。二是进步成长受限。目前,虽然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业务工作和组织人事方面由州纪委实行统一管理,但实际上工作圈子、人际交往多在派驻单位,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